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12月25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考研热”为何与“就业难”并存? 一家人与一群鹤的生死相守 爆款公益不能只追求创意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考研热”为何与“就业难”并存?

——对话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编者按

近日,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微博教育发布《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对研究生数据如研究生报考招录比、专硕招生比例、名校推免生、女生考研比例等进行了深度分析。而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继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继续高涨,达到238万人,比2017年增加37万人,增幅18.4%。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比去年增加18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考生中,往届生增幅超过应届生。针对考研热度连年飙升这一现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了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的采访,并向“考研大军”提出专业建议。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韵曦

记者:在您看来,造成近年来“考研热”的原因有哪些?

熊丙奇:我国本科毕业生考研热其实一直高烧不断,去年报考人数首次超过200万,排除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统一参加考试这一因素外,全日制研究生报考人数也比往年有所增加。而2018年大学毕业生将达到820万人,鉴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考研人数进一步增加也在预料之中。

在我看来,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和考研热,主要问题在地方本科院校。根据近年来官方和民间机构的统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最难的群体来自地方本科院校。这些院校办学定位十分模糊,大多想办成学术型大学,追求上层次,但不论学校办学条件还是社会对这些院校的需求,都是进行职业教育,培养应用技术人才(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最多10%的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其余的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应用型人才,可我国想培养学术型人才的高校达到60%以上)。由于办学定位出现偏差,这些院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所谓“高不成,低不就”,就业难是可以想象的,从而催生考研热。

为了追求快速上层次,一些地方本科院校把毕业生考研作为学校办学和学生毕业的出路,通过考研解决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业发展问题。如大学新生一进校,就被动员开始“高四”生活,把考研作为又一次高考,学校也采取高中管理方式,只重视与考研相关科目的教育,非考研科目则“放水”让学生通过,包括理工科课程的实验,也是能不做则不做。这种“应试考研模式”,把学生逼上考研一条道。然而没有接受完整的本科教育,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就业竞争力,但由于考研录取名额有限,考不上研究生的,有的会继续复读,还有的则必须面对就业,这就是“考研热”和“就业难”并存的重要原因。在我看来,要让考研回归理性,除了每个学生理性选择外,更重要的是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必须回到进行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

记者:近年来,我国力推让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从而让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从现有的55%提高到70%~80%,目前来看,这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工作进行的如何?

熊丙奇:国家力推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进行职业教育,是为了解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结构和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但愿意主动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并不多,社会舆论也把转型进行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技术人才视为“降格”。

我国对高等教育的评价,看重学校层次,觉得大学有硕士点、博士点,就比其他没有硕士点、博士点的大学水平高;认为培养的学生有多少能考上研究生,升入层次更高的名校,就是“有水平”。这些原因导致地方本科院校难以安于自身定位,而是迎合这种功利评价。在我看来,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建立新的高等院校评价体系,以及推进研究生入学制度改革。

记者:一直以来,应试考研饱受诟病,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国也在推进研究生招生改革,在您看来,目前的研究生招生改革还存在哪些问题?

熊丙奇:目前研究生招生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增加研究生推免比例,实行推免-审核制。但这一改革也遭遇质疑,主要意见集中在名校毕业生的推免比例过高,通过统一入学考试录取的名额减少,推免制度令地方本科院校考研竞争更激烈。在我看来,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应该进一步改革,全面取消统一入学考试,实行申请-审核制,关注申请者的大学学业表现和学术潜能,这是遏制应试考研,让每所大学重视本科教学的唯一办法。至于公众担心申请-审核制的公平问题,这完全可以通过进一步推进大学办学改革,以及招生信息全面公开解决。我国大学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重视研究生招生、培养质量,北大、清华等校已经在博士生招生全面实行申请-审核制,但招生门槛并没有降低,原因在于导师对学生有很高的要求。

记者:据调查报告显示,女生在考研报名群体中占66.83%。调查报告认为,受就业等因素影响,女生渐成考研群体主流,这也与近几年研究生招生时女生占比逐年提高、并多次高于男生相一致,女生在传统选拔性考试中的优势越来越凸显。您怎么看这一现象?

熊丙奇:女生考研占比多,这一方面与就业难有关,另一方面与应试考研有关。应试考研导致本科教育空心化,加剧就业难,而基于各种原因,女生受影响更大。

记者:调查报告显示,72.41%的考生考研是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您觉得这个目的能实现吗?“考研热”是否会导致研究生学历含金量进一步降低?

熊丙奇:我国高等教育已从大众化步入普及化,研究生教育也已从以前的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所以,文凭贬值是必然的。这并非坏事,反过来可以促进重视教育本身。

我国社会一直是学历社会。学历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以学历高低、学校出身识别人才,但这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正在转变,有的高学历人才,包括海归遇冷,正是因为用人单位更看重人才能力,而非一纸学历。如果只追求一纸文凭,研究生头衔并不值钱,只有提高自己的能力,“研究生身份”才能得到认可。当前,还有部分学生希望通过考研提高自己的学历身份,这还是学历社会思维,结果是有不少名校研究生在人才市场碰壁。

另外,应试考研模式也会直接导致研究生素质下降,如有的名校研究生连基本实验都不会做,完成研究生学业极为困难,这也进一步影响到研究生培养质量与研究生含金量。

所以,研究生头衔值不值钱,关键在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考研、怎样读研,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才有价值。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