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高峰
□ 吴春叶
“今年吴茱萸价格一路走高,预计最高可能卖到300元一公斤,可惜到了年底,我的存货不多了。”近日,广西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那了村的吴茱萸种植户苏少英,兴奋地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说。
唐代诗人王维有一首著名的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有现代学者考证,诗中的“茱萸”正是吴茱萸。吴茱萸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种植的人并不算多,苏少英便是其中的一位,并且坚持了22年之久。
1995年,苏少英和家人怀着好奇心试种了4亩吴茱萸,当时村里还有6户农户跟着一起种。可是由于吴茱萸价格持续低迷,这6户种植户陆续把自家的吴茱萸砍了,改种传统农作物。只有苏少英一直坚持了下来。
“我相信价格一定会起来。果然,去年吴茱萸价格一路上涨,由过去最低时的一公斤16元涨到了今年的150元。”苏少英欣慰地说,“收益提高了,也不枉我们家坚持了那么多年。”
苏少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吴茱萸生命力强,药树能存活20~30年,耐病虫害,是一项成本投入低、人工耗费少的种植项目,即使价格低至16元,也跟种植传统农作物的收益持平。
据苏少英介绍,吴茱萸成活率、挂果率高,三年期的吴茱萸树最高产平均每株每年收获干品1.5公斤左右,以每亩可种植120株来计算,年亩产吴茱萸干品180公斤左右。今年秋天她采摘了700株吴茱萸,晒干、出售,“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预计今年可赚到10万元。”
在苏少英的影响和带动下,2017年,那了村有30户农户开始种植吴茱萸,其中一户贫困户就种了20多亩。
“现在,不少农户希望成立互助会或专业合作社,大家一起抱团闯市场,还希望引进深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真正将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那了村支部书记潘腾明告诉记者,吴茱萸给全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希望。
在那了村,满山遍野的吴茱萸不仅点缀了乡间风景,也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潘腾明说,在即将到来的2018年,那了村将以“党建+互助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方式,做大吴茱萸产业,让这种药用植物真正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