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12月23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周刊 发展 镇兴村妇女走在振兴之路上 “真空厕所”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王爱素:贫困不失志 荒田建基地 传统村落保护须有法可依 遍插茱萸奔富路 乡约2017十大爱情故事揭晓典礼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她们怀揣梦想,坚守乡村,矢志建设家乡

镇兴村妇女走在振兴之路上

镇兴村妇女在巾帼示范基地劳作

镇兴村妇女在巧娘工坊做编织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茹希佳

镇兴村是江苏南通市海门东部的一座小村庄,去年年初还被南通市列入经济薄弱村,今年年末,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到此采访,发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这个昔日的贫困村竟日新月异,2017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90多万元。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离不开‘四个一’,即一群妇女村民、一间互助工坊、一个创业基地和一份振兴梦想。”镇兴村党总支书记任海健说。

任海健所说的“四个一”都和妇女相关,互助工坊是村妇联创办的,创业基地是村妇联打造的,不仅如此,村妇联还成立了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从产业兴旺到乡风文明,怀揣着村庄发展梦想的妇女们全面参与到镇兴村的振兴事业中。

一座工坊,搭建起创收平台

走进设在镇兴村妇女儿童之家里的巧娘工坊,记者感受到了浓浓的民间传统艺术气息:精致舒适的手工布鞋,各种型号用竹篾编织而成的簸箕、米筛,各类中国结制品,还有带着泥土芬芳的陶艺作品……几名上了年纪的女村民正在缠绕毛线,编织围脖;几名中年妇女则围坐在一起,绣着一大幅十字绣作品。

这是镇兴村妇联打造的微家项目。“大家一边制作,一边交流,生活得开心充实。”村民许琴说,每天她都要到工坊内来做一会儿编织活。作为编织组的成员,她除了教授同伴们掌握编织技巧,也乐于向烹饪组的姐妹们学习厨房技艺。“巧娘工坊就像我的第二个家,找到了好姐妹,切磋了编织技艺,还让大家都挣到了钱,我也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任海健说:“农村老年妇女、残疾妇女、贫困妇女、单亲妇女,是妇女中的弱势群体,她们有的缺乏存在感,有的失去经济来源,有的因身体缺陷自卑怯弱,有的因家庭关系恶化急需关爱。我们成立巧娘工坊的初心,就是要为这类特殊妇女群体做好更细致的服务工作。”

海门市妇联主席姜敏曾多次来到工坊调研,“工坊巧娘们挖掘、弘扬、传承、发展民俗文化,作为‘娘家人’,我们全力推介巧娘作品参加各种大型展示活动,提高巧娘工坊的社会影响力,为她们寻找到更广阔的需求市场,扩大了手工艺品的销路,帮助她们坐在家里也实现了创收。”

一个基地,探索出高效种植模式

万年香沙芋艿是海门的特色农产品,其品种优质、口感独特、富含文化底蕴。从2016年开始,镇兴村妇联建立了一个占地50亩的巾帼创业示范基地,种植沙芋艿。

女党员陈雪兰是村妇联执委,也是基地内的一名种植中心户。“我家种植沙芋艿已有10多年,有种植经验。基地建立后,我把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陈雪兰说,在芋种筛选、肥水管理和疫病防治期间,必须做好全程辅导。

女村民王瑞琴就受益于陈雪兰的悉心指导。她告诉记者,她原先在家里照顾孙儿,没想过要种芋艿,“我家田块与基地相邻,陈雪兰又热心教我,我就一边照顾小孩子,一边种芋艿,一年下来,家里也多了不少收入呢。”王瑞琴欣喜地说。

镇兴村妇联还自主创新,探索出了以海门市树榉树为依托的林下高效种植模式,不但有效控制了芋艿田间杂草的生长,又提高了榉树苗木繁殖田的经济效益,达到苗木和间作物的互利共生,促进两大农业支柱产业的协调发展。镇兴村妇联主席施建平告诉记者,种植户们还掌握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将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连作障碍防治等一系列实用技术运用到种植过程中。

“妇女村民的智慧不容小觑,她们细心,肯干,为本地区林下高效间作模式的发展真正提供了技术支撑。”任海健赞赏地说。

据统计,2017年,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帮带56户农户搭上电商快车,带动100多名女村民加入营销队伍。针对贫困家庭,村妇联采取女干部、女党员、女能手“一对一”“一对多”帮扶方式,发展特色致富项目,25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年均增收3500元。

一支志愿者队伍,吹起文明乡风

慵懒的午后,大多数村民都在休息,镇兴村2组村民朱善兰却在组内巡逻、走访。这位年过70的老人,多年为村民排忧解难,调处各种矛盾,被村民们称为“老舅妈”。

在镇兴村,像朱善兰这样的巾帼志愿者有近50位。2016年4月,村妇联发出志愿者招募公告,女村民们纷纷响应,到村委会报名。施建平说:“从女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青少年寒暑假活动,到女党员志愿者清沟理墒;从一对一结对服务老人,到走向田头宣传秸秆禁烧,巾帼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也吹起了一股文明乡风。”

镇兴之光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根据村里的事务分为爱老助残、健康咨询、维护治安、法制宣传、关心下一代等志愿服务小分队,覆盖了村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便于群众有困难能快速联系志愿者,服务队根据不同需求,制作了温馨的服务卡分发给村民,只要一个电话,巾帼志愿者立即就能赶到。

茅健是孤寡老人姚建华的结对志愿者。对她的热心服务,老人非常满意:“她成了我的亲人了,下雨天需要买菜、冬天需要晒被子、身体不舒服需要照顾,我都会打电话给她,她会第一时间赶过来,真是贴心。”

“哪家有困难了,镇兴之光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中总有人站出来,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施建平说,乐于助人已成为镇兴之光巾帼志愿者的一大“标签”。

妇女们热心公益的背后,是一种梦想的支撑。“我希望村民团结,亲如一家。”朱善兰说。

“我的梦想就是我们村的孩子都能快乐成长,老人都能安享晚年。”做了10多年校外教育辅导如今仍关注青少年成长需求的村民李素瑱说。

正是有施建平、陈雪兰、朱善兰、李素瑱这样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怀揣梦想,坚守乡村,矢志建设家乡,镇兴村的振兴之路才越走越宽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