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12月19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行范 完善家庭学科体系 推动家庭学科建设 许鞍华的女性叙事与家国情怀 研究视窗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6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善家庭学科体系 推动家庭学科建设

——“第二届家庭学科研讨会”观点分享

编者按

12月16日,“第二届家庭学科研讨会”在京举办。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一线家庭服务等领域的100余位专业人士,就家庭学科建设的内涵、发展状况及前景进行讨论,并分享了当下家庭教育、家庭服务各分支领域的经验。与会者认为,家庭学科有别于“家政学”“家庭教育”“家庭服务”,是一种伴随人一生的公民教育,家庭学科建设需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从小学开始,弥补家庭生活理念、思维方式与科学知识的缺失。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刘天红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的社会化的摇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下社会也面临着去家庭化的挑战,离婚率不断上升。家庭功能运转不良,家庭建设不完善所导致的不良社会事件时有发生,使得家庭学科建设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更加凸显。

12月16日,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家庭学科研究中心在京举办“第二届家庭学科研讨会”。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一线家庭服务等领域的100余位专业人士参加会议,就家庭学科建设的内涵、发展状况及前景进行讨论,并分享了当下家庭教育、家庭服务各分支领域的经验。

家庭学科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

家庭学科有别于当下教育体系中所存在的“家政学”“家庭教育”“家庭服务”,是一种伴随人一生的公民教育。当前家庭学科建设刚刚起步,其概念还没有被大众所认知。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教授、家政学领域的资深前辈、92岁高龄的甘克超教授,表达了她对家庭学科建设的期望。她给出了如下建议:一是,强化家庭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二是,借鉴亚洲邻国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家政学科发展经验;三是,区分家庭学科和家政学科:把家政学科与家政服务业分开;四是,当下从事家庭学科、家政学的人才队伍过于分散,应尽快整合人才;五是,应尽早创造条件加入国际家政联盟,在国际家庭学科研讨的大环境中为中国家庭学科发声。

中华女子学院家庭学科研究中心主任孙晓梅教授,简要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开展家庭学科建设的历程。2014年,中华女子学院组建了全校范围内跨学科的科研团队,2015年成立了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家庭学科研究中心,并撰写了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专业培训大纲、课程进度表、教案分析框架等,以博雅课程的方式向学生们讲授家庭学科知识。目前,他们正筹划出版十几本家庭学科系列丛书,为在中小学开设家庭学科做准备。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孙晓梅教授还向十二届五中全会提交了关于在高校建立家庭学科的建议。她重申了家庭学科的含义,认为家庭学科建设不等于家政服务。“家庭学科”不等于“家政”,也不等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家庭服务都只是家庭学科的一项内容。

中华女子学院讲师陈朋对以家庭学科视角为指导的家庭教育进行了系统阐述。她认为,现阶段家庭教育主要停留在微观层面,都是从不同视角切入,还缺乏综合的视角,还没有本科层面的家庭教育专业,仍存在人才培养不到位的问题。她介绍了美国和日本家庭教育指导的经验,发现在美国家庭学是一个单设的交叉性的一级学科。在国际范围内,都存在一个将家政学更名为家庭学科的趋势。家庭学科具有交叉性和应用性及教育性,包括家庭礼仪、家庭健康管理、家庭普法教育、儿童健康成长、高龄期老人生活、食品营养、服装文化、居住与环境生活、家庭理财与消费、家庭休闲娱乐、家庭服务等。推进家庭学科建设需要明确家庭教育指导层次性、家庭教育指导实施的全员性及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的综合性。

家庭学科建设应重视儿童权益保护与儿童发展

儿童发展始终是家庭研究与家庭学科建设的重要分支,也是家庭学科必须予以关注的重要领域。

北京师范大学刘文利教授结合其多年实践经验,分享了开展家庭性教育的观点。她认为,家庭性教育是指在家庭背景下对孩子进行的有关性别角色、性知识、性道德和性法制等教育活动,是以父母为主,根据孩子身心发育的不同阶段及不同需求,帮助孩子获得科学的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意识,培养健全的性心理的教育。家庭性教育应从出生开始,并持续一生。她及其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儿童性教育工作,并开发了系列小学性教育读本,她希望家庭、父母都参与到性教育中来。

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主编杨咏梅,阐述了保护儿童权利的重要性。她认为儿童权利概念仍鲜为人知,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娱乐权、休闲权常常被忽视,应该提高儿童权利的知晓率,建立学术机构、媒体与教育机构的联动机制,整合力量普及儿童权利。

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教授焦健认为,父母是家庭教育中最关键的人,也需要成长,需要因材施教,做父母也需要职前教育,亲职教育应为每个父母的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服务。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施侃乐讲述了三维创新设计软件对儿童思维计算能力培养及对家庭教育的促进作用。他认为,在未来人和机器的竞争中,人的不可替代性主要体现于不可限定的创造力上。但儿童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常常被忽视,缺乏对儿童大脑思维的教育,儿童教育应从技能的教育向思维方法的教育转化。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匡媛认为,0~3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状态在早期家庭教育的影响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原生家庭对婴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最大的。对婴幼儿的照顾和培养不应该按照年龄划分,进行统一化的教学,而需要因材施教。为每个婴幼儿制定出相应的早期家庭教育内容。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早教机构,其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婴幼儿健康发展。

家庭情绪管理与家庭营养学

家庭学科建设需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从小学开始,弥补家庭生活理念、思维方式与科学知识的缺失,人在家庭中开展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应被纳入这一学科体系。作为重要的分支领域,家庭情绪管理与家庭营养学的教育有助于改变家庭成员的认知和思维。

自由讲师金铉春从实践中所遇到的婚姻关系与亲子关系的心理咨询与调整案例出发,认为人的情绪会影响整体家庭氛围,这不仅是对家庭中其他成员的影响,也对整体的家庭教育的方向和效果产生深远影响。人类的第一种教育是人格教育,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要使其学会感知这个世界,这种教育的过程会深深地嵌入我们的潜意识之中。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讲述了开展家庭营养学教育的必要性,并讲解了部分家庭营养学中的基本知识。她谈道,我国目前肥胖和慢性疾病高发,与饮食营养不平衡存在密切关系。因此,注重家庭烹调的合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会对饮食营养产生影响。她从科学证据出发,讨论了通过改进家庭主食烹调方式来管理家庭营养、促进国民健康的可能措施。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