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韩亚聪
这两天,宁波的小学教师王悦微火了。起因是,班上一名学生带巧克力来学校,被同学告状。身为班主任的王悦微了解情况后发现,告状者原来是勒索巧克力未遂,告状时还专挑对自己有利的话讲。最后,她不仅批评了告状者,还让被告状者当着告状者的面吃了巧克力。 本来很琐碎、很常见的一件校园小事,却火遍了整个网络,出乎意料却又引人深思。
值得高兴的是,这次打在教师这个职业上的标签不是身残志坚的奉献,也不是恶言恶语的失德,而是一种对教师教育方式的理解和支持,这显然更具现实和长远意义。
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小社会,老师作为这个小社会的“最高”管理者,不仅要维持学生成绩,维护班级安定,还要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让班级成为一个“和谐小社会”。打小报告,是一个班级常见之事,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对班级的热爱,就像成人世界中的告状和建议,他们的出发点至少在自己心中是崇高的、必要的,老师最应该做的就是倾听、了解,最后解决。
当然,像王悦微老师班级中发生的告状巧克力的事情,肯定不只在她班级出现。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做法显得尤为重要。处理好学生告状,看似简单,却关乎整个班级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也关系到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的幸福感和价值观。王悦微做得好,一方面在于她认真倾听了两个学生的表述,另一方面她做出了正确判断,并惩罚了想通过告状谋取私利的学生,也可以说是挽救了告状者。可是,有时候也存在着这么一种情况:学生难以区分自己告状是出于朴素的道德感,还是出于其他私心目的。这时,如果老师一味地批评可能效果并不好,这就需要老师告诉他们、引导他们。毕竟,这个年纪的孩子还需要从我们的话语和行为中汲取养分。
关注之处也正是缺乏之处。小小同学矛盾,引发网络大讨论,这也说明人们对于孩子品德形成、人格教育的呼唤。与好成绩相比,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的行事方式和价值取向,让孩子成为正直、坦荡的人,这才是培养人才的起点,也是我们教育体系中的应有之义。
然而,在学生看似简单举动的背后,也往往存在着深刻的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小学阶段,孩子们有着很强的模仿力。想想看,若不是曾看到过以告状威胁人的先例,孩子何以有此举动?一些家长常常对孩子在学校的点点滴滴倍加关注,却往往忽略了家庭在教育中的意义。面对孩子错误的行为方式,家长是否会反思自己有没有错误的引导?除了成绩,家长是不是也会针对孩子的品行及时和学校交流沟通?网络狂欢背后,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反思。
此外,我们在为王老师疯狂打call时,也应该珍惜那些可贵的理性之声。教师惩罚获取私利的告状者,是一种扭转学生价值观之举,但让被告状者当面吃掉巧克力,是不是有以错误惩罚错误的嫌疑?这件事情在网络中发酵会不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热点之外,我们应该相信,一切理性的声音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