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蓓
一双黑胶鞋,一身粗布衣,被寒风吹得发红粗糙的面颊,伸出来的双手,被水泡得有些发胀、满是皴裂的口子——迎面走来的陈传英,让人没法把她跟“女企业家”“科技致富带头人”这样的头衔联系起来。
就是这么一位不起眼的农家女,从计划经济时代“倒卖”小河虾做起,20世纪90年代靠水产养殖发家,几起几落。如今,52岁的她在马鞍山市和县善厚镇的养殖基地,已经基本形成饲养、收购、加工、销售产业系列,在善厚镇、和县县城甚至南京、上海都有销售网点,带动了周边300多位农户共同脱贫致富。
创业几十年,按周围人的说法:“以陈传英的能耐,挣上千万家产是再轻松不过的事,生意早做到外省去了”。可陈传英就是死守着家乡:“很简单,就是想带着乡亲们共同致富,多带一个是一个。在我眼里,处处充满商机、遍地都是钱财,就看你肯不肯干,愿不愿干,会不会干!”。
陈传英出生在和县善厚镇大安村。这里靠近圩区,河流交错,水系发达,鱼虾资源丰富,因家贫,小学都没读完的陈传英,有着无师自通的经商天赋,先是白天干农活晚上网虾“提篮小卖”,接着一根扁担挑起两筐虾,生意做到邻县去。上世纪80年代末,三十岁不到的陈传英不仅成了善厚镇的“渔业老大”,也是当地水产贸易的领军人物。
然而,市场瞬息万变。1996年,甲鱼市场价格急剧下滑,这一年,仅甲鱼一项,她就损失了几十万元,不仅赔光了十几年的积蓄,还欠了八十多万元的外债。
痛定思痛之后,天性倔强的陈传英挺起脊梁,重新“笑傲江湖”。这一次,她瞄准了市场价格一路上扬的小龙虾,做起了龙虾购销生意。凭着这份执着和倔强,陈传英迎来了事业的又一个春天。她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不仅收水产,也收山货。天上飞的,山上跑的,水里游的统统照单全收。
陈传英的自信也绝不是空穴来风,对商机和市场极其敏锐的洞察力,似乎早已深入她的骨髓,用她的话说:“只有我收不到的,没有我卖不掉的!”经过几年的打拼,陈传英的水产生意逐渐走上规模化,很快,她的“传英水产”不仅在善厚镇首屈一指,在和县水产市场也是大名鼎鼎。她不仅还清了债务,还带动一大批人走上了水产购销之路。
持续十几年扶贫济困,“传英姐”的仗义直爽在善厚镇早已有口皆碑。看到村里有妇女聚在一起打牌玩乐,传英总要凑上去说两句:“咱女人也可以凭本领挣钱,别小富即安,被男人们看扁了”。姐妹们觉得有道理,放下麻将,挎起篮子到传英的水产店批发龙虾卖。
村里的残疾贫困妇女刘大姐,找不到养家糊口的工作,陈传英把她招到自己的水产店,帮忙打打杂,一个月近2000元的收入,足以让她远离贫困。
村民刘月华和张长有想扩建养殖规模,但苦于资金短缺,陈传英主动上门送去资金,隔三岔五就到养殖基地传授最新的养殖技术……
2011年当选和县人大代表后,陈传英建言献策的声音也从未止息。2014年她提出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的议案,这一议案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被采纳,为后来善厚镇发展特色养殖奠定了舆论基础。
2016年,善厚镇根据市县工作部署,全面开启脱贫攻坚战。陈传英所在的皂角村是该镇三个贫困村之一。她认为,皂角村的数千亩农田分布在滁河南岸边,地势广袤坦平,具有得天独厚的小龙虾养殖自然条件。因此,她再次向党委政府建言:大力发展特色养殖是切实可行的产业扶贫项目。同时,她充分利用多年的人脉资源和技术优势,鼓励村民发展小龙虾养殖。
到2017年春天,善厚镇小龙虾养殖规模已达1.5万余亩,仅皂角村就有1万多亩水面。现在,小龙虾养殖已经成了支撑善厚镇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半壁江山”。
陈传英占地100多亩的特色养殖中心,坐落在善厚镇万竹园境内,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四十年来,陈传英有无数次机会可以走出这片山林,她却一次次选择坚守。“下一步,我还要带领更多的农户搞绿色种植、养殖,使我们这里的好产品走进更大的市场,让更多的人共享绿色、健康的农产品。”陈传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