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江平
□ 张庆华
一个是维吾尔族下岗女工赛乃瓦尔·米吉提,一个是从江苏省张家港市来新疆伊宁市谋生的汉族裁缝陆友生,因为14年前的一次合作,两家人共同走上了创业之路。
11月22日上午,陆友生像往常一样,在一台缝纫机前手把手地教新员工缝纫技巧。车间内,有30多个正在制作服装的姑娘,她们大部分来自农村,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
陆师傅教得细心,姑娘们学得认真,遇到专业术语不容易听懂时,赛乃瓦尔就会过来当翻译。这种配合默契的场景,在伊宁市喀赞其民族手工业基地的伊宁市谭娜孜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里常常能看到。
现在,赛乃瓦尔已是谭娜孜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了,48岁的陆友生也成了公司的服装设计裁剪师兼高级技术员。
1997年,在原伊犁毛纺织厂工作了8年的赛乃瓦尔下岗了,她推上自行车,走街串巷,开始推销厂里折算给她的布料。
2002年,有了一点积蓄的赛乃瓦尔在毛纺织厂院内开了一间15平方米的小店,起初只卖布料,但在一年的经营过程中,她发现不少顾客买了布料后,还想做成衣服。于是,她就把小店改成既卖布料又做衣服的裁缝店。
赛乃瓦尔急需聘请一位手艺好的裁缝师傅。正好,有裁缝手艺的陆友生找上门来。
陆友生用赛乃瓦尔给的一块布料,当天晚上就做出了一套衣服,第二天一大早拿到店里来,看到这么好的手艺,又有这样的诚意,赛乃瓦尔被打动了。于是,他俩开始了合作。
裁缝店接的活时多时少,为了把生意做起来,赛乃瓦尔和丈夫、陆友生三人到伊犁河谷各县市跑业务。他们跑学校、医院、机关单位,还穿上样装给顾客展示,按照客户的要求,加班加点赶制工装,再送货上门。
后来,赛乃瓦尔又在市区繁华地段租了一间200多平方米的厂房,招收了20多名员工,和陆友生一起边干边教员工缝纫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鼓励再就业的政策出台,伊宁市妇联和劳动就业部门通过发放小额贷款、提供免费培训、去内地参观学习等方式,为赛乃瓦尔和她的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扶持,还通过各种展会,帮她推销服装产品。
如今,谭娜孜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已是伊宁市小有名气的民族服饰生产企业,在高中档服饰、礼服的设计生产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还拥有6家专营店。
随着时间的推移,赛乃瓦尔一家与陆友生一家也越走越亲。“我们就像亲兄妹一样。”赛乃瓦尔说。
赛乃瓦尔知道,她的成功,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大家帮了我,我也要帮助大家。”赛乃瓦尔不仅加入了伊宁市“爱心妈妈”组织,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帮扶贫困大学生,长期资助伊宁市巴彦岱镇干沟小学的十名贫困儿童。
2006年以来,陆续有千余名全疆各地的学员慕名来赛乃瓦尔的公司学习,遇到家庭困难的学员,她和陆友生不仅不收学费,还免费提供食宿。现在,很多学成而归的学员能靠裁缝手艺谋生了。
这些年来,一些公司总想用高薪和优厚的待遇“挖”走陆友生,但都没能如愿。“如果只是为了挣钱,我完全可以回内地发展。”陆友生说,他与不同民族之间建立的这种亲情,用再多的钱也买不来。
赛乃瓦尔说,陆师傅就像她的“靠山”,有他在,今后的创业路上,心里更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