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嘉宾乘坐上农嘉年华特设的“英伦小火车”进行互动,了解彼此。
上海“万人相亲大会”如期上演。有不少人脱离单身队伍,也有很多人仍在原地徘徊,每个人都寻觅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 韦彩芬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丁秀伟
上海市第九届婚恋博览会,即上海“万人相亲大会”,11月4日~5日和11日~12日,分别在上海迪士尼国际旅游度假区“上农嘉年华”、上海闵行区浦江玫瑰园和虹桥绿谷广场如期上演。从10月上旬到10月底,一个月时间不到,就有9000多名40岁以下的单身青年通过各种渠道报名参加,另外还有近2000名单身青年由父母和亲友代为报名。一万多名单身青年相遇在此,只为寻一位可以相伴此生的“有缘人”。
安逸地等待,一直没有结果
据民政局最新数据显示,至2017年,我国达到适婚年龄的单身男女已达到2亿人。我国内地单身成年人的数量已经相当于俄罗斯和英国全部人口的总和。这样的事实不仅让尚在单身的男女感到“我不是特殊的一个”,而且社会的关注、父母的急切、已婚朋友时不时的问候都越发令他们感到无奈和焦虑。
姜丽玲是一个已经过了30岁的“80后”女孩,几年前,她并不着急找男朋友,她觉得在人生路上总会遇到合适的人。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渐渐地身边的朋友结婚生子了,朋友们开始担心起姜丽玲无人陪伴,积极张罗为她相亲,来去几次都没有擦出爱情的火花。每年回老家见面,朋友们还总是劝姜丽玲早点找个男朋友结婚 。家里的父母长辈也很操心,经常在电话里提起这件事。
等到朋友的孩子都可以满地跑了,姜丽玲还是单身,她遇到了大部分大龄单身女性都会被问到的问题“你是不是要求的条件太高了?”
“其实不是,我是外地人来上海,除了同事和少数几个朋友,交际面窄,没有更多的机会去认识异性,更别说从中交到男朋友。”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姜丽玲眉头是紧锁的,过多的关注和压力令原本从容淡定的心变得焦虑、不安。她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我不是单身主义者,我自己也想找个男朋友然后相处得不错,可以结婚。”
安逸地等待一直没有结果,姜丽玲决定主动出击。第一次参加“万人相亲大会”这样的活动,让她有点无所适从,早早地来到现场却不知道该做什么,记者遇到她的时候,她正在认真地看交友信息墙上的信息,在交谈过程中她坦诚地将满心的焦虑告诉了记者,“希望今天能遇到合眼缘的人。”
带着明确目的追寻,屡屡受挫
因为交友面窄、工作忙而单身在现代都市白领中是很普遍的现象。根据上海市妇联围绕“全球城市的婚姻与爱情”这一主题开展的网络调查显示,关于为何单身?一是时间少,24.36%的单身者表示最主要原因是工作太忙;二是有缘人未到,23.4%的人认为最主要原因是还没有遇到对的人;三是空间小,18.27%的人认为主要原因是生活圈子太窄。
李兴华是一家银行的职员,今年34岁的他已经为成家做好了准备,有一份稳定的职业,车子是几年前就买了的,房子也装修好,只等女主人入住。银行工作虽然稳定,但是平时都很忙,他说根本没时间谈恋爱,他希望能够通过在相亲大会上找到结婚对象,最好是能在半年内结婚的女孩。
李兴华很快有了目标,在人群的边缘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女孩。
“你好,你今天也是来相亲的吗?”“你是哪年的?”“不是上海人吗,那是哪里的?”……李兴华和女孩似乎聊得不错,在熙攘的人群中开辟了属于两个人的小天地。
不过他的成功率注定不高。某恋爱网站针对“90后”婚恋趋势的调查中,尽管有近七成的“90后”单身男女表示“接受闪婚行为”,但其中有超半数明确表示“即使接受闪婚观念但自己不会闪婚”。同时,表示不会闪婚的女性占58.58%,而男性仅46.09%。
这名女孩就是一位“90后”,在了解到李兴华希望半年内结婚的想法后,女孩拒绝了他。“半年的时间根本不够你去了解一个人,结婚前起码交往两年吧,比较合适。”女孩说。
被拒绝了,李兴华没有沮丧,从早上来到会场,他已经经历过几次这样的场面,寻找短期内结婚对象是他给自己定下的此行目标。
觅一位“老乡”恋爱
在别人还在红娘的纠缠中,迷失在眼花缭乱的个人信息中的时候,郑叶飞已经通过工会的信息看到了符合交往条件的女孩子,1992年生,河南洛阳人,两人算是老乡。
“我家开车到洛阳一小时不到。”郑叶飞说。
郑叶飞是“90后”,这不是他第一次相亲。他曾经有一个交往了一年多的女朋友,俩人相处得很好,但女孩是江苏无锡人,她的父母反对她在外打拼,也不赞成她远嫁河南。最后女孩回无锡发展,郑叶飞还是在上海工作,只是此后郑叶飞更偏向于寻找河南的女孩子作为恋爱对象。
中国人的婚恋观中,讲究“门当户对”的原则到现在变成了家庭背景、学历、地域和“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选择。在上海的单身青年婚恋受地域文化、职业背景等影响较大,77.18%的被调查者表示在择偶过程中会考虑对方的出生地,并且在择偶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老乡找老乡”的心理。77.39%的上海人表示更希望找上海本地人;家乡在华东(除上海)、华南、西南、港澳台地区的人中,接近一半的人表示愿意找南方人;家乡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人则普遍表示,更愿意找北方人。
在来到“万人相亲大会”之前,郑叶飞已经与两三个女孩在朋友的介绍下见过面了,因为不是心中的“理想型”,都没有继续联系。他表示,“也不是一定要本地的,其他地方的也可以,主要是合适,性格要温和,可以和我一起去旅游。”
想法是有的,行动上却有偏差,这位“心口不一”的男孩在女孩所在的单位工会留下个人信息后就离开了相亲大会现场。
寻寻觅觅,有人欢喜有人忧
近几年“万人相亲大会”每年都举办,每年有不少人脱离单身队伍,也有很多人仍在原地徘徊。
陶萄和李建是幸运的一对。陶萄今年也是第一次来相亲,以前交往的男朋友因为性格等原因分手后就一直是单身。而李建,26岁,看起来还像是个大学生,已经参加了两次“万人相亲大会”,都是母亲帮他报名的。
陶萄和李建是玩手工游戏的时候认识的,很简单的游戏,用绸带、布艺花胶水等材料制造钥匙扣。由于彼此陌生的年轻人之间不是玩手机就是默不作声,每一届“万人相亲大会”主办方都想尽办法设置各种小游戏,让单身青年们有可以交流的话题。
在游戏完成后,他们没有立刻分道扬镳,而是一起走出人群拥挤的地方,站在阳光下聊了很久,也许是在聊彼此的家庭情况、工作情况,或者是爱好兴趣,但是在旁人看来,他们像两个认识已久的朋友,最后他们拿出了手机留下了彼此的联系方式,相携去体验其他的互动节目。
刘敏,一个偏女孩子的名字却是个男孩子,长得高瘦, 看起来有点内向,穿着比较随意的运动风格服装,跟在父亲后面从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走在前面的父亲时不时地回头跟他说话,“你要主动一点,不要总是在旁边看。”他沉默没有应声。
在游戏间歇,刘敏告诉记者,他没有谈过恋爱,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当程序员,平时最爱的就是宅在家里玩游戏。刘敏的父母很着急他的结婚问题,他们总担心儿子会因为宅而孤独到老。
傍晚,相亲会散场。有的人相携而去,有的人形只影单,还有那些亲自替子女“出征”的父母出现了一年又一年,总有人欢喜有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