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服务”能够在服务体系中体察到不同人群的差异性需求,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反馈,可谓是精准服务了,而且性别意识上领先。
■ 舟子
据报道,今年起,以故宫博物院命名的“故宫服务”将在北京市所有景区推广。10月16日,这套涵盖了20个专题的服务体系汇编成册,发放给各区旅游委和部分景区代表。该市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说:“故宫服务是北京服务的优秀代表,天坛、长城等本市其他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地也将效仿故宫,推出特色服务。”故宫服务总结了一系列“硬指标”。以厕所为例,故宫做了一份10道题的问卷,洁具质量、隔板和门的配置,甚至厕所内的文化氛围都被列入问卷。
“微服务,就是从厕所做起”。经实地调研,故宫给出数据:女士洗手间厕位数量应是男士洗手间的2.6倍以上。“在旺季时候,我们会临时调整男女洗手间比例,缩短了游客排队时间。”院长单霁翔说,“故宫还配备了一部分临时洗手间。”北京市旅游委介绍,该市将推出标准化、一体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各景区增设类似的服务设施将获得补贴。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于故宫的景仰可谓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但没有想到的是,故宫居然在公厕这个问题上再次吸引了我的眼球。近年来,故宫屡屡成为“网红”:先是“故宫日历”走入寻常人的案头,让故宫岁月与你我的日常记事可以同在一个时间轴上;然后是“故宫跑”成为一个新词跃然眼前。“故宫跑”本来是一调侃,反映了故宫“粉丝”们在心怀景仰冲向他们心仪的故宫珍品时的兴奋与无奈:“粉丝”那么众多,偶像出场的时间有限,如何才能于千万人中看到它一眼?
那只有争取奔跑在观展的队伍之前列,即使这样的跑姿不免有失风度和尊严。但在心仪的偶像面前,谁还顾及得了那么多呢?如果顾及那么多,其结果就只有一个:不去看。
我就属于“不去看”其中的一个,虽然,我从少年到现在都无怨无悔地爱着早已展出结束的《清明上河图》和正在展出的《千里江山图》,而且我的单位离故宫如此之近,还有我常常路过故宫。珍品人人爱,不缺我一个去表达——其实,在我看来,“到此一看”更多的是一种亲自致敬的表达,那么络绎不绝的人潮,那么短暂的几分钟驻足相看,能看出个什么来?尤其是对于我这样空有热爱的外行来说。还是把观看的时间和空间让给那些不怕排队、无惧奔跑、不惮拥挤的更爱它的人们吧,就让“故宫跑”成为一种“粉丝”对于偶像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奈的写照吧。
不过,有点出人意料的是,故宫很快对于“故宫跑”做出了积极反应:“故宫跑”今起不再:观众分组领号排队。“故宫跑”之乱得以缓解。看来,故宫并非无情物,对于“粉丝”们的疾苦还是非常了解且当回事的。由此,我对于故宫的好感增进了一步,不再是你爱来不来,爱跑不跑,而是你的来和跑都是我的牵挂和服务关切所在。
这次,当“故宫服务”尤其是其中关于女士洗手间的指标出现时,我几乎算得上是大喜过望了:故宫服务的性别意识同样属于精品呀!用先进的文化引导人,一个这样的文化机构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其藏品、展品上,还体现在其展出机制和服务意识以及水平上。“故宫服务”能够在服务体系中体察到不同人群的差异性需求,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反馈,可谓是精准服务了,而且性别意识上领先。
近来,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公厕成了当仁不让的民生话题,女厕排长队几度成为社会热点。“厕所”看似难登大雅之堂,实则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建筑设施。在出台法律、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充分考虑男女两性的现实差异和妇女的特殊利益,优化男女厕位比例,缓解女性如厕难,化解的不仅是个人的私密尴尬,更是一个理想社会理应让公民得以避免的尴尬。
据报道,去年,在第四个“世界厕所日”到来之际,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将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的比例提高到3:2,人流量较大地区为2:1,此标准于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国家旅游局修订出台了《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明确要求各地景区在推进厕所革命进程中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注重人文关怀,科学配置坐蹲位和男女厕位比例,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差异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