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张园园
10月16日,接到中央电视台为党的十九大开幕式直播进行手语翻译的试机通知;
10月17日16:00,确认担任十九大开幕式直播手语翻译;
10月18日8:05,进入直播室前40分钟,提前拿到十九大报告进行快速浏览,之后,独自完成近三个半小时的开幕式直播手语翻译工作。
这就是周晔的“十九大时间”。
反应灵敏,动作精准,手势柔美,仪态端庄,三个半小时的优异表现,让周晔成了“网红”。
10月18日早上,周晔只吃了一个鸡蛋和一块面包,不敢吃其他食物,怕吃坏肚子,也不敢多喝水——她是十九大开幕式直播唯一的手语翻译。据预估,大会将持续2.5~3个小时,而周晔以前直播的时间从未超过2个小时。
直播时,眼前没有提词器,没有文字稿件,所有的信息来源只有电视直播画面和耳机里习近平总书记作报告的同期声。周晔只能一边听总书记的讲话,一边同步翻译,同时还要跟读,因为一些聋哑人要通过“唇读”来理解语言。
68页,3万余字的报告,一系列新论断、新提法,遇到新词汇怎么办?
“有些词汇没有现成的、完整的手语动作,就要适时地做组合和调整。一些词汇无法按字面意思翻译,就要很快将它们转换成既能准确表达报告原文又易于听障人士理解的手语。”周晔打着手势向记者介绍,比如“物流”一词,手语字典中没有收录,她便将其意译为“物品的运输、流通”;“一带一路”则使用组合手语直接逐字翻译,以借代方式来呈现……
“表情是手语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周晔说。报告中讲到“全面从严治党”,她翻译时表情严肃手势有力;报告中讲到“建设美丽中国”,她翻译时面带微笑满怀畅想……
体态也很重要,要求近乎严苛——
“眼睛必须直视摄像机,并要长时间集中在一个固定位置。”
“累了不能往后靠,腰一松镜头前的形象就会懈下来。”
……
大会持续了近三个半小时,周晔笔直端坐在一把没有靠背的椅子上,动作一刻未停地翻译了近三个半小时。
“手语翻译时,注意力必须集中,200%的集中。”直播结束,周晔腿麻眼花,身体都僵了。不负众望,她高质量地完成了自己口中这项“历史性任务”。
有人统计,三个半小时的直播中,周晔共用了25000多个手势,但周晔估计,“不止这个数”。在她看来,这次大体量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除了经验和临场应变,主要靠毅力,“人的意志力是无限的,想要把事情做到极致,要靠强大的精神支撑。我必须准确、完整、全面地用手语表达,让更多聋哑人第一时间听到党的声音。”
直播中表现优异,周晔开始在网上走红,短短几天获赞无数。“有耳朵但听不到十九大报告,唯有眼睛能看到附带小视频中手语老师在翻译,我看懂了。”周晔的一位学生在网上留言,称她为“手语天使”。
面对突如其来的诸多赞誉,50多岁的周晔直言有些“受宠若惊”。
然而,此次并非她首次在电视直播中露面。
1995年,为了让听障观众更直观地通过媒体了解社会生活,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的前身《本周》决定配播手语。经过筛选,周晔被录取为栏目的手语翻译,当时是每周一次的录播节目。2011年,《共同关注》在全国新闻直播栏目中首次设立手语主播,在节目中,周晔的身影经常出现。
此后,在全国两会和党的十八大等重大时政会议的电视直播中,周晔都担任过手语翻译,反响很好。
走出直播间,周晔就恢复了她的正式身份——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作为一名从教34年的老特教工作者,周晔对特教工作和残障孩子感情深厚。当初,正是在北京一所特教学校当老师时,她开始学习手语,由此掌握了打开无声世界大门的钥匙,为无数残障孩子打造了精彩人生。
如今,周晔虽已不再教学,但她与孩子们的交流并未减少,平时,她会给学生们上党课,还结对帮扶了一名学生。
“你看,从孩子素描作品中人物的数量、表情等都能看出这段时间他心态的变化。”一页页翻着结对帮扶学生张冬冬的画,周晔十分欣喜,她夸赞冬冬的优秀,转头看看身边的学生,眼神里满是慈爱。
十七大代表,十八大、十九大手语翻译,三次党代会周晔以不同身份参与,她敏锐地捕捉到了报告中对于特殊教育表述的变化——十七大报告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十八大报告表述为“支持特殊教育”,十九大报告强调“办好特殊教育”,这些进步让她备受鼓舞,也对未来充满希望,“这表明对特殊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对残疾人教育的投入也将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