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9月27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传承乳娘精神 续写巾帼担当 “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对公众开放 圆梦路上“奋楫者” 唱响中国梦“合奏曲” 幼儿园不提前教小学内容 上海发布首本小学女生教材 失业保险金将提高到最低工资标准的90%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乳山市创新妇女思想引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传承乳娘精神 续写巾帼担当

胶东育儿所旧址。

1946年春的胶东育儿所大班小朋友。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代刚

田家村,山东省乳山市崖子镇的一个小山村。连日来,来自滨州、青岛、烟台等地的组织部门、社会团体陆续到此学习乳娘精神。

2015年冬,73岁的司晓星在历经大半个世纪找寻后在这里找到了家门,但“娘”已经对她的哭喊没了反应,“没见到乳娘是我最大的遗憾。我死后把骨灰撒在田家村,守在乳娘的身边!”先后哺育了4名八路军子女、“丢了”3个亲生骨肉的姜明真终老于自己的老屋,生前总念叨“我怕搬走了,晓星找不到回家的路!”

1942年7月,中共胶东区委建胶东育儿所哺育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此后近十年时间里,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养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在日军的“扫荡”和多次迁徙过程中,胶东育儿所乳儿无一伤亡。姜明真等乳娘为此倾注了全部的情与爱、奉献了自己的乳汁、牺牲了自己的骨肉,更树起一座丰碑。

丰碑无声,精神永续!如今,乳娘精神已经融入乳山经济发展的血脉中,成为书写新篇章的强大动力。

胶东育儿所——硝烟中树立的红色地标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胶东妇女参与革命的热情日益高涨。因工作需要,不少妇女干部生育后无法抚养子女。加之,很多八路军的后代因父母牺牲或在前线作战而无人抚育照料。胶东区委和胶东妇联决定成立胶东育儿所。

23岁的宫元花成为第一批保育员。彼时,她的丈夫在前线抗日。妇救会会长登门说明来意后,宫元花将8个月大的女儿放到亲戚家照看。1944年,胶东育儿所编印了一本名为《在战斗中生长壮大起来的育儿所》小册子,封面上一位妇女抱着孩子坐在雪地上躲避日军的扫荡。其原型就是宫元花。

肖国英也是23岁当上了乳娘,当时她的二胎孩子出生不久便夭折,妇救会主任把刚出生12天的小远落送给她喂养。肖国英心疼地说:“孩啊,今后俺就是你的亲娘。”

……

一个个乳娘迎着硝烟加入,血肉之躯铸就乳娘精神。

1942年11月,日军在冈村宁次的指挥下扫荡马石山。裹着小脚的肖国英一手抱着小远落,一手拽着5岁的大女儿逃命。鬼子越来越近,肖国英把跑不动的女儿撂在了灌木丛里用草掩上,嘱咐她老实待着就抱着小远落跑上了山……第二天,鬼子走了,肖国英找到女儿藏身的地方,瑟瑟发抖的女儿嘴里还嚼着野菜。肖国英老年还跟女儿解释:“八路军打鬼子,把孩子交给俺是信得过俺,待孩子必须比俺的更金贵。”

日寇对马石山一带实行了惨无人道的拉网大“扫荡”,育儿所分散在各个村庄的二三十个孩子被拉入“网内”却无一伤亡。为了保住孩子们的安全,乳娘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背着孩子翻山越岭与敌周旋。马石山惨案中,中国军民伤亡近千人,其中民众伤亡至少826人。在枪林弹雨中抱着乳儿突围的乳娘大都没有留下名字,但她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人在,孩子在,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住孩子!”

教育基地——奉献精神的一脉传承

今年74岁的梁恒力和姐姐梁恒心当年都是在李青芝的怀抱里长大的。她说,姐姐在5个月大时得了天花,乳娘的孩子也得了天花,“姐姐活了下来,乳娘的孩子没了”。李青芝的孙子高玉良记忆中奶奶说过,不管怎样都要保住革命的后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质朴的乳娘们始终保守着当年的秘密,对哺育乳儿的事情守口如瓶。她们从未主动寻找,只是将思念埋在心间,愈到晚年越强烈。1948年,小远落随父母离开胶东再未回来。肖国英晚年病重,时不时地趴在窗台上隔着窗户往屋外看,“苦菜花开了,远落没有回来;苦菜花枯了,远落还没有回来,我多想再见见他啊!”

乳儿们也想见当年的乳娘,回到当年的家!几年前,80多岁的原胶东军区干部王儒林带着长女王永胜来到马石店村,乳娘佟玉英在他们回家寻亲的头一天去世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级工程师徐永斌在乳山养父、乳娘的坟前久跪不起,“爸、妈,孩子不孝,我来晚了,到今天才回来看你们!”5年前,已经退休的宋玉芳在报纸上看到育儿所的报道便顺藤摸瓜找到了家,当时姜淑珍老人已经瘫痪在床说不出话。宋玉芳问老人是否还记得她们时,姜淑珍老人只是流着眼泪含糊念叨着“知道,知道”。一周后,老人安详离世……

乳儿归来,一个心酸的期待,一个悲壮的相逢。

乳儿归来,激起了乳山人民共同的回忆!乳山有关部门从20世纪80年代起,持之以恒查访、挖掘,让乳娘这一群体逐渐清晰、明晰、高大起来。乳山市妇联主席赵红日此前任该市文广新局局长时曾策划推出了乳娘的相关专题片,“随着探访的深入,越感觉乳娘们形象之高大,同时也感觉到乳娘这种精神也适用于新时期。”

胶东育儿所最艰苦、最危险的时期就是驻在田家村,在该村驻留时间最长。2016年,乳山市在田家村修复胶东育儿所。17个老屋住户不到3天时间,就完成了置换搬迁;村支部书记田建东一家住在工地宿舍,自家的房屋让给搬迁户;支部委员王永国在没有任何补偿的情况下,把自己投资8万余元、占地300平方米的苹果大棚拆了;70多岁老党员沙典仁让出了自家的房屋,全家搬到苹果大棚居住;为了让育儿所早一天恢复原貌,村民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积极协助施工人员整修道路、清扫家室等,连续数天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胶东育儿所开放之后,已过花甲之年的乳娘子女、亲属们自发担当义务讲解员,一遍遍地为参观者讲解乳娘事迹。宫元花的外孙女王海梅经常给游客讲姥姥当年的事,有时还带着孩子一起来,“让他接受革命教育,把老一辈人的精神传下去!”

一位位乳娘经不起岁月流转与病痛折磨相继辞世,但这一千多人的群像屹立于当地百姓心间。

越走近,越高大!

乳娘精神——绿色发展的红色基因

70多年来,衷心向党、感恩图报、坚贞不屈、慷慨无私的乳娘精神无声地滋补、砥砺着当地的干部群众。

潺潺溪水淌过山涧,绿树环绕胶东民居,红花映衬的传统村落,不断挖掘整理的乳娘感人事迹激发了乡亲们的干劲,红色基因让日子越过越红。外地游客越来越多,田建东和田家村的乡亲们正谋划着建游客接待中心、胶东民俗及特产展览购物广场等新地标。

继承,才有发展。

为了让乳娘精神激励广大妇女,乳山市妇联定期组织各级妇联干部、女企业家、女机关干部走进田家村参观、交流、学习。28万乳山妇女在农村或是利用小额贴息贷款开创自己的一方天地,或是创办乡村车间拓展梦想舞台;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创新成立的“女性创业新家园”,通过巾帼行业互促会、每月开展主题活动等形式把各行各业优秀创业女性凝聚到一起……

广大城乡妇女在共建中汲取能量,在分享中启迪智慧,在向善中滋润心灵,不断崛起“她力量”,撑起乳山乃至威海经济建设的“半边天”。威海各级妇联组织借助胶东育儿所等民族复兴教育基地的载体创新方式方法,在学习交流中增强感染性和实效性,在发展实践中激发巾帼之志、彰显巾帼之美。威海市妇联主席许宏妮表示,学习乳娘精神极大推动了各级妇联组织强“三性”、去“四化”、补“四缺”,提升了妇联工作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弘扬,才能根植。

按照打造民族复兴(威海)教育基地的总体布局要求,乳山市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乳娘当先锋”活动。45名“第一书记”扎根山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引进致富项目112个,带动45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今年列出的540多条帮扶任务清单,全部由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主动认领。活动开展以来,乳山市先后创建先锋项目97个,开展先锋活动3100多场次,涌现出了“党员调水突击队”等60多个优秀群体……

“仁爱乳山”的建设因之有了强大的动力。全市4万多名党员把学先进与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和弘扬乳娘精神结合起来,乳山市委书记周兵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学习深怀为民之情,善谋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现代化幸福乳山的进程因此而提速。”

点滴乳汁汇聚人间大爱,点滴汗水绘就美好篇章。不断升华的“乳娘精神”,成为“仁爱乳山”新蓝图最亮丽的色彩。

乳娘精神一直都在!帆已高扬,精神为风,大海扬波作和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