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9月22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四年生活大变样 西北山村换新颜 京沪高铁“复兴号”实现350公里时速商业运营 “双一流”如何选出?意味什么? 拥抱“她梦想” 彰显“她力量” 迎接“她时代” 住建部支持京沪开展共有产权住房试点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马岗家:

四年生活大变样 西北山村换新颜

老党员马岗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采访。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袁鹏

“沐党恩并肩同筑小康路,逢盛世携手共圆中国梦”,在甘肃省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村口,这副镌刻在石牌楼上的对联格外引人注目。

穿过高大的石牌楼向不远处的村子望去,一条条硬化的路面通向村子里的各个方向,在翠色如瀑的远山映衬下,一座座红顶灰墙房子簇新醒目,掩映在绿树小河畔,显得别有风味。三三两两的村民坐在新修的文化广场边的凳子上聊天,孩子们在一边嬉戏。这样一幅景象,颇有些江南乡村小镇的味道,这是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来视察过的那个贫困村。

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马岗老人的家就坐落在村文化广场的一侧。马岗今年85岁,老伴已经故去,他有两个儿子,平时他和小儿子、孙子一起生活。

马岗是1958年入党的老党员,虽然年纪大了,但他精神健旺,思维清晰,记忆力也很准确。他至今还清楚记得自己的入党日期,1958年11月1日。马岗曾经在村里当过生产队长、大队党支部书记。在那个年月里,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带领村民们平田整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元古堆村的山山水水间曾留下了他年轻时奋斗的身影和足迹。

“那个时候条件很差,田里产量低,乡亲们的日子都过得困难!”马岗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说。

在村里人的眼中,马岗性格耿直,工作认真踏实。作为党员,他的工作信条是“实事求是,公道正派”。担任村干部时,他靠挣工分吃饭,从不搞特殊。直到现在,他依然本色不改,生产劳作的同时,仍然不忘关心元古堆村的生产发展。

元古堆村村主任郭连兵告诉记者,马岗是村里的老党员,作为老一辈党员,他在当地党员群众中有着很高的威信。

2013年 2月3日,对于马岗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这天,习近平总书记不辞辛苦,远道来到这个昔日少有人知的偏远小山村,还专门看望了马岗。那天,马岗在家里见到了总书记,并和总书记握了手。现在回忆起来,他说,那一刻,他像做梦,这样的梦以前从来也没做到过,更没想到过。

马岗记得,总书记亲切询问了他的生活状况和健康状况,并就村里的脱贫发展和他拉起了家常。

听说马岗是1958年的党员时,总书记风趣地说,“你的党龄和我的年龄差不多呢。”总书记还亲切地称他是“老支书、老党员、老革命”。

一声老支书、老党员说到了马岗的心里,马岗激动不已,“总书记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党员、老同志,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

那天,马岗清楚地记住了总书记对全村干部群众的嘱托和指示,“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们村的小康梦一定能实现

甘肃定西是全国重点贫困地区之一,历史上定西有着“苦瘠甲于天下”的说法,而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则是定西典型的贫困村。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元古堆村看望这里的干部群众,如今四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这期间,在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和各级政府的倾力帮扶下,昔日贫困落后的元古堆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马岗家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四合院,院子里有两栋房子,一栋坐北面南的老屋,一栋东西朝向的新房。硬化过的院子地面干干净净,院子中间的小花圃繁花锦簇,花儿开得正盛,整个小院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

记者了解到,马岗家新修的房子得益于政府旧房改造项目和企业援建项目,经过项目实施,他家的老院子得到了彻底改造,除了新建的60平方米的房子,院墙、大门也都修葺一新。因为老屋结构尚好,在项目改造中也得到了修葺。

马岗告诉记者,新房子和院里改造他没有花一分钱。至于自己的生活,他说,如今他有低保、养老金,平常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村卫生所跟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签订了协议,定期给他们体检,看病少了后顾之忧。

可喜的变化正在这个西北山村悄然发生。近年来元古堆村发生的变化,是最让马岗高兴的事,这也是作为老党员的他最关注的。

“这几年,村里路好了,房子新了,学校、幼儿园、广场都修起来了,村子里的变化真是天翻地覆!”谈起村子里的变化时,马岗老人显得格外有兴致。

据了解,近年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为元古堆村投入大量各类项目建设资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产业发展项目9个,公共事业项目5个。目前元古堆村的基础条件得到彻底改善,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覆盖;同时,包括学校、幼儿园、村卫生室、金融代办点等一应公共服务设施都已经配置完善并投入使用,极大方便了村民们的生活。 特别在产业发展方面,元古堆村通过大力发展肉羊养殖,马铃薯、百合、中药材种植等传统产业,有效提高了村民们的收入。

借助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元古堆村还发展起了旅游业。目前村里的扶贫创业旅游小镇已经初步形成,一座座风格独特的建筑依山傍水而建,俨然一个旅游度假的好去处。同时,村里通过实施《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美丽乡村规划》,整个元古堆村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青山绿水的美丽乡村景象初步形成,2016年,元古堆村还被评为“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

目之所及,耳之所闻,来到这里的人可以感受到这几年村民们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这里距离渭河源风景区不是很远,现在游客越来越多,连外省的游客也会来这里游玩。”当地村民说。据了解,这个447户人家的村子,目前全村存款余额达到540万元,户均1.2万元,2016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43元。

生活好了,人也有了更大奔头。此前,马岗的孙子大学毕业后在镇上当交通协警,今年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县中学的教师岗位。“明年我孙子就能到学校去工作了,我很高兴!”

看着四年多时间里村子的变化,回忆着与习近平总书记见面时的点点滴滴,马岗有许多心里话想跟总书记说:“总书记,这几年,我的生活过得很好,心情舒畅,精神也很好!在您的关心下,我们村的小康梦一定能实现,我还要健康愉快地活到一百岁!”

记者手记

无尽力量来源于不变的信仰

□ 袁鹏

在我们党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许许多多普通的党员,他们身处基层一线,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为党的事业、国家的利益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血汗,甚至是生命。更多的时候,他们不为人知,但在他们的身上,却保持着一个党员最为可贵的朴素党性。他们心怀家国,不忘使命,丹心一片。也正是因为这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基层党员们的付出,才铸就了我们党的事业的一个又一个辉煌。

85岁的马岗老人,是20世纪50年代入党的老党员,入党之初,正是马岗老人风华正茂的年龄。在那个年代,他先后担任过生产队长、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元古堆的乡亲们战天斗地,为了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为了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他付出了自己的血汗,履行了一个党员的使命。

春去秋来,青春易逝,马岗老了。他是一名党员,但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群众。身处西北偏远山村,年过八旬,马岗老人对生活依旧充满信心、满怀憧憬。言谈中,他时刻关注村民如何奔小康,村子如何更好发展,这是一个普通党员内心的不变信仰和真情流露。

元古堆村发展得越来越好,村容村貌也发生着巨大变化,这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关心与帮扶和那些心怀人民的党员干部的无私付出。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许许多多像马岗这样的普通老党员、老同志,他们为我们党的事业奉献了青春和激情。党和政府没有忘记这些曾经默默奉献、扎根基层的老党员、老同志,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无疑是对那些曾经在不同时期、阶段为党和国家做出过无私奉献的老党员、老同志的莫大安慰,也是对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攻坚、奔向小康路上的最大支持与鼓励。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