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9月21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首届中国妇女创业创新大赛精彩纷呈 移民迎来新希望 走出大山天地宽 宋秀岩会见黎巴嫩代表团 妇女变得更有凝聚力 墨西哥中部发生7.1级地震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即将搬进新居的山西忻州曹六仁一家:

移民迎来新希望 走出大山天地宽

曹六仁家下月即将迁入的新家所在小区。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姜军旗/摄)

曹六仁(右一)老两口和本报记者在即将搬离的旧屋前合影。

■ “走亲戚”档案

时间:2017年6月21日

地点: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赵家洼村

家庭:曹六仁家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姜军旗

这几天,只要有时间,曹六仁就会到村子周围的沟沟坎坎走一走,“国庆后就要搬到县城了,回来肯定就少了。”

大山深处,一间间土坯房依山而建,村民外迁后废弃的房子不少已墙体开裂、屋顶塌陷,这里是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赵家洼村,62岁的曹六仁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

最近一段时间,几件“这辈子想都没敢想的事”让老曹一直没回过神来: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措施,老曹所在的赵家洼村将实行整村搬迁,他很快将离开生他养他的“山窝窝”,搬进县城“移民新村”的楼房。另一个让他“做梦都没想到的事”是,3个月前的6月21日,他们家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习近平总书记。

总书记来山沟沟里看我们,做梦也没想到

“总书记就坐在这个地方。”指着炕沿上总书记坐过的地方,曹六仁仍难掩兴奋,“做梦也没有想到总书记能来我们家。”

“总书记对老百姓家庭中的细节特别关注,方方面面都关心到。他坐在炕沿上,看见地下的砖只铺了一半,就问怎么回事。我把自己去年铺砖砸断了手指、今年甲状腺做手术的两次住院治疗经过介绍了一遍。总书记问,现在好点没,生活怎么样?还详细地问了手术费用和报销情况。他问得非常细,非常平易近人。”时隔三个月,谈起当时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个细节,老曹都记忆犹新。

曹六仁所在的赵家洼村,是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深度贫困村。这里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村里年轻人全都外出打工,原本54户的村子,现在常住人口只有6户13人。没有公交、没有动力电,村民只能饮用浅表渗井水,生态脆弱和深度贫困相互交织,“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

2017年6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挂念于心的革命老区考察。在岢岚县赵家洼村,习近平先后到特困户刘福有、曹六仁、王三女家中看望。每到一户,他都仔细察看生活设施,询问家庭人员构成及基本情况,同主人一起算收入支出账,详细了解致贫原因和扶贫措施落实成效。

“总书记起身走到放粮食的地方看了一下,在锅台前还揭开锅盖看了看饭锅里头。我想他是想看看老百姓现在的生活究竟怎么样,看到咱老百姓现在吃的基本上也都是馒头饼子,挺好的。”老曹的老屋面积不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一口黑瓮水缸、一台老式电视机,成了家里最主要的摆设。最显眼的是柜子上摆放的“光荣之家”红牌。“总书记看了一下贫困户的脱贫明白卡,最后又发现‘光荣之家’红牌,问我说你家还是‘光荣之家’呢,我说二儿子参过军,2003年复员的。”

家里几口人、收入多少、娃娃在哪上学……这些家常唠到了老曹的心里,一下子拉近了他和总书记的距离,最初有点紧张的他逐渐放松下来,向总书记一一介绍自家的情况。

老曹告诉总书记,家里有六口人,两个儿子已经成家,去年收入有好转,有一万多元,不过粮食价格不景气,只收了2000多元。女儿上学需要费用,但针对贫困家庭的“雨露计划”,为他家大大减轻了负担。

曹六仁的老伴基本没有劳动能力,小儿子去年刚大学毕业,小女儿在天津上大学,为了供孩子们念书,全家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老曹高兴地跟总书记说,特困户能得到党和政府这么多扶助,过去做梦都不敢想。习近平总书记对他说,党和政府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让大家生活越过越好是我们的职责。

在特困户刘福有和王三女家,搬迁要花多少钱、新房面积多大、搬出去以后做些什么……总书记问得十分细,也都是贫困群众最关切的问题。让王三女念念不忘的是,总书记得知她已经68岁,对她以大姐相称。王三女说,电视上常看到你。总书记笑着说,像吗?王三女乐呵呵地说,一样样的。

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们一天不离开

“总书记指明了方向,俺就有信心和决心打胜翻身仗。”原来对移民搬迁还有点不放心的曹六仁现在谈到搬迁和脱贫,信心十足。

曹六仁的小女儿从上大学的第一年就享受到了“雨露计划”,光伏扶贫每年还有3000元的补贴。更让他高兴的是,赵家洼村将整村搬迁到县城和阳坪乡的移民新村。国庆后,老曹将搬进位于县城的新家。

干净整洁的移民小区内,崭新的健身器材,修剪齐整的绿化带,文化广场、党员活动室、幼儿园规划整齐,8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宽敞明亮,自来水、天然气、有线电视一应俱全。老曹在电话里给远在天津的女儿描述着即将入住的新家。

“驻村工作队还协调企业给特困户提供了免费装修和家居用品,如果算上移民搬迁费和旧房补偿款,住新房一分钱也不用掏。”曹六仁对新生活充满了期待。前几天,村干部找到他商量,希望他在移民小区做一些环卫和保安方面的工作。曹六仁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他还准备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争取早日脱贫。

村干部告诉记者,为了让村民“搬得出、稳得住”,县乡两级连同村干部为每户每人制定了搬迁后的帮扶政策。“年轻的,通过就业培训,让他们有一技之长;中年人,在县城或移民安置点提供工作岗位;60岁以上的,由各级财政对他们的生活进行兜底。”

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特困户后,前往扶贫工作队驻地看望了扶贫工作队员。

外迁村民的一间土坯房内,墙上张贴着脱贫攻坚作战图、致贫原因分析图,桌上是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大大的土炕上有三个整齐的铺盖卷。扶贫工作队队员平时就吃住在这里。“总书记走进厨房揭开锅盖,看驻村工作队队员吃得怎么样,问我们住得习惯不习惯,并勉励我们要像当年的八路军一样和老百姓处亲戚,深入农户、扶贫助困。”岢岚县人大派驻赵家洼村第一书记陈福庆回忆说,“总书记来到我们工作站,不仅关心我们的生活,还关心我们的成长。在今后的脱贫攻坚中,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只要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们就一天不离开。”

赵家洼所处的吕梁山一带生态脆弱。去年以来,为了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增加贫困户收入,山西大多数贫困村都成立了由贫困户组成的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负责造林绿化工程。仅这一项,就使6万多贫困劳动力人均增收万元以上。曹六仁也参加了村里的造林合作社,“一年可以收入七八千元。”

根据岢岚县易地扶贫搬迁整体规划,全县“十三五”将易地扶贫搬迁3389户8445人。其中,全县115个山庄窝铺3537口人将整村搬迁。赵家洼村整体搬迁后,原有老村将全部拆除复垦,栽种经济林,最终实现生态修复。

站在村子对面的山头上,看着生活了60多年的村子,老曹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是有点舍不得,但搬出山窝窝,终归是条件好了,机会多了,天地宽了。”

采访结束,曹六仁还希望通过镜头给总书记说几句心里话:“想和总书记说,现在我的房子已经装修好了,10月份就可以搬进我的新房子。盼望总书记到我的新家聊聊天,做做客,我们全家人好想念他。”

记者手记

啃脱贫“硬骨头”需过硬干部队伍

□ 姜军旗

走进赵家洼,第一印象是,这个村比想象中的还要穷。其实,像赵家洼这样条件较差、基础较弱的深度贫困自然村,山西还有3350个,涉及16.6万贫困人口,这也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骨头”。

按照整村搬迁的计划,赵家洼村的村民将被安置到县城和阳坪乡的两个集中安置点。“搬迁以后,扶贫怎么扶?”面对记者的提问,第一书记陈福庆的回答是“贫困户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

忻州是山西扶贫攻坚大会战的主战场之一,也是扶贫“硬骨头”最多的地市。如何才能将这些“硬骨头”啃下来,毫无疑问需要有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来带领这些地区的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

赵家洼的扶贫队员给记者讲了他们驻村之初的故事。“村民对扶贫队员不信任,觉得这穷山沟沟里,你就再玩出花儿来,也做不出啥样子。有的村民觉得扶贫队员肯定吃不了村里的苦,待不了几天就都走了,有的村民甚至见了我们绕着走。”

要想开展扶贫工作,首先得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怎么办?住在村里,吃在村里,干在村里。“正如总书记说的那样,要想让乡亲们信任,你就必须像当年的八路军一样和老百姓处亲戚,深入农户、扶贫助困。”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对扶贫工作队的态度在悄然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走访过的王三女今年68岁,独自一人生活,一提起扶贫工作队,老人就竖起了大拇指:“这些后生真不赖,不嫌村里苦,又是给我挑水,又是给我种地,还帮我收割庄稼,过一段他们就帮我搬到城里住楼房了。”

最初确定整村搬迁方案时,部分村民并不积极。“说白了,大家还是对搬出去的生活没有信心。”工作队主动上门做工作,算搬迁账。“老百姓最担心的是住新房,钱哪里来?搬家容易,没了地以后怎么生活?住在村里,穷是穷,但水不要钱,也没有物业费、暖气费,搬家后没有生活来源这些钱怎么办?”

“一户一策,一人一策,这就需要精准。搬得出,稳得住,更重要的是能致富。”具体到每户每人的帮扶政策很快得到了细化。“搬迁后的生活来源落实了,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搬迁也就顺利多了。”

再过一段时间,赵家洼村整体搬迁的时候,驻村工作队也将跟着搬迁。“贫困户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驻村扶贫一年半的陈福庆早已把自己当成了赵家洼村民,“和村里的老百姓有感情了,只要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们就一天不离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