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9月7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看点 寻找童心,五幅画的神奇魅力 别让“大女主剧”停留在古装 董倩:记住提问的我,是我最喜欢的状态 第五届中国诗歌节将在湖北开幕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董倩:记住提问的我,是我最喜欢的状态

■ 端木紫

“很多喜欢我的观众叫不上我的名字,他们只记住了一个提问的记者,这是我最喜欢的状态……”在新书《懂·得》里,董倩如此写道。

衣着朴素淡雅,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镜片后是一双锐利的眼睛,在提问时总是不苟言笑,董倩留给人的印象一直就是如此。知性主播、北大才女,虽然身上的光环有许多,但她坦陈自己更愿意被人称作“记者”。近日,董倩的新作《懂·得》新书分享会于首都图书馆举行,董倩与同事兼好友白岩松一起畅谈她的新书,让人们了解隐藏在提问背后的她。

在自序中,她说,我知道,每一张平凡的面孔后面,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日子。

董倩亦如是。1995年,董倩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她坦言大学时期的自己很低落,因为她并不喜欢历史这个专业,甚至不知道未来可以做什么?直到她进入中央电视台。“每个人有自己的追求,这需要你自己去探索,进入中央电视台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所有的新闻事件不就是过去的历史吗?我是历史的记录者,这和我以前学的可以说毫无关联但是又紧密相连,因为你怎么看待一个历史,你怎么去看待一段社会的进程,就决定着你怎么看待新闻事件,你用什么样的眼光去分析和判断它。”

于此时,董倩才发现自己的心之所好。从《焦点访谈》开始,她先后在《东方之子》《新闻调查》《面对面》《新闻1+1》等栏目担任采访记者和主持人,她几乎参与了中央电视台近年来所有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香港回归、五十年国庆、澳门回归、申奥成功、APEC会议、载人航天飞行、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事件中都能看到董倩的身影;马云、董明珠等企业家也曾是她会客室的座上宾;黄洋案、“高龄产女”“老兵回归”等社会热点新闻事件,她也未曾缺席。

这些经历,董倩在《懂·得》中也有提及。书中的四十多篇文章都是她对众多人物采访的浓缩,其中大部分受访者都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通过她的这些文字,读者可以跟随她的脚步,一起近距离地观察、感知、体悟,穿越过事件的沼泽,走近他们的内心和他们的生活。

“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抽身出来,到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人心里去,把他们特殊的经历和体验告诉更多的人,参照思考自己的生活”,这就是董倩所理解的记者这个职业的幸福与职责,同时,这也是董倩曾执意想将新书封面作者介绍中的主播改为记者的原因。

在分享会上,董倩透露她写这本书的初衷,“采访了那么多人,我以为我的记性足够好,但我高估自己了,都忘了。写这本书,不仅能够让我想到以前的事情,还能想起他们遭遇的不幸,更让我认识到现在生活的美好。”

而对于记者这个职业,董倩已经坚持了22年,她说自己还会坚持下去,虽然只是一个平庸的人,但她想用自己作为记者的眼睛,让人们和她一起体会和看到人间最美好的东西,“我想用我的思考带着大家去很多地方,经历很多人的人生,去贴近、还原每一个接受我采访的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