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9月4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健康周刊 妇幼 我国乳腺癌高发年龄偏低 治疗渐趋于精准化个性化 用卫生护垫更干净? 错!妇科医生很反对 孩子胃肠型感冒 不要乱服止泻药 防病“鲜”知道 北京东区儿童医院推健康课程及全科义诊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乳腺癌高发年龄偏低 治疗渐趋于精准化个性化

编者按

据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乳腺癌发病率高达28.42/10万,每年新发病例约27.9万,并以每年2%~2.5%的速度递增,大城市女性发病率是农村的近两倍。我国乳腺癌诊断平均年龄是45~55岁,较西方女性年轻了10~20岁。专家指出,乳腺癌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Ⅰ期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95%。而定期进行乳腺检查,是预防乳腺癌的最有效方式。然而我国妇女乳腺癌中Ⅰ期检出率仅占20%~25%,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达80%以上。

专家特别提醒,在预防乳腺癌方面女性仍有很多认识误区。比如许多人认为乳腺癌跟年轻女性没什么关系,实际上35岁以下年龄段乳腺癌患者已占10%~15%。另外,中国女性大多是致密型乳腺,一些微小病灶难以摸出来,所以自检并不能代替防癌专业筛查。专家建议,35岁以下女性应进行B超检查;35岁以上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正规乳腺X线检查;对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未育、月经初潮早或停经晚的乳腺癌高危人群,建议在乳腺X线检查基础上联合B超或乳腺核磁检查。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高丽

■ 朱芸

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近20年来始终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女性第一大恶性肿瘤。据2017年发布的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乳腺癌发病率高达28.42/10万,每年新发病例约27.9万,并以每年2%~2.5%的速度递增。据测算,到2021年,中国将有250万乳腺癌患者。

8月18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市肿瘤医院承办的“第十届天津国际乳腺癌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乳腺癌发病年龄高峰偏低,位于45~50岁;而乳腺癌治疗则越来越趋于精准化、个体化的方向。

我国乳腺癌诊断年龄平均为45~55岁,35岁以下患者约占10%~15%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天津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天津市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三科科主任张瑾教授在会上介绍,欧美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一般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约2/3的患者都发生在绝经后,高发年龄是65~70岁。

和欧美国家相比,我国乳腺癌有两个发病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45~50岁之间,另一个出现在70~75岁之间,呈“M”形分布;乳腺癌诊断的平均年龄是45~55岁,较西方女性年轻了10~20岁。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患者绝对数量大,大城市女性的发病率是农村的近两倍,年轻患者数量近年来也相对较多,35岁以下年龄段患者占到10%~15%。

乳腺癌早期检出率较低,自检不能代替防癌专业筛查

乳腺癌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是公认的事实。张瑾介绍,如果在乳腺癌早期阶段发现并进行规范化治疗,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95%,II期患者也能达到70%以上。如果到了III期,患者五年生存率只有40%~50%,IV期则更低。

张瑾指出,定期进行乳腺检查,是预防乳腺癌的最有效的方式。然而由于部分女性防癌意识较弱、乳腺癌普查未能覆盖全部人群等原因,我国妇女乳腺癌中I期检出率仅占20%~25%,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则已达80%以上。

张瑾建议,对于没有条件开展常规体检的地区或人群,乳腺自我检查也有助于尽早发现一些乳腺癌的发病“信号”。一旦发现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乳头内陷、乳房皮肤改变、出现“酒窝”状凹陷及其他乳腺异常的情况,应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专业检查。

张瑾还特别强调,自检绝不可替代必要的防癌体检。肿瘤早期不一定会出现明显症状,难以及时察觉。除了医生触诊之外,建议35岁以下女性进行B超检查;35岁以上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正规的乳腺X线检查,对于X线中腺体密度超过50%的女性需要同时联合B超检查;对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未育、月经初潮早或停经晚的乳腺癌高危人群,建议在乳腺X线检查的基础上,联合B超或乳腺核磁检查。

乳腺癌治疗趋向精准化,呈现三个变化趋势

此次会议以“乳腺癌的精准医疗”为主题,邀请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际知名专家,会聚600余名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来自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乳腺肿瘤专家,针对乳腺癌精准医学策略、乳腺癌转化医学、乳腺癌影像诊断与外科治疗、靶向治疗、多学科协作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代表了世界上先进的乳腺癌诊治水平。

张瑾介绍,过去20年来,乳腺癌的诊疗水平和管理模式进步飞速,越来越趋于精准化治疗,呈现了以下三个变化趋势:

检测更精准和“细分”。首先在检测方面,随着医学和科技的进步发展,乳腺癌分子分型也不断走向“细分”。当前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免疫组化、基因检测的分级诊断结果已经愈发精确,不仅可发现小至1mm的肿物,还可以将乳腺癌分为不同亚型,从而根据每种亚型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其在发病人群、治疗策略和临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更好地开展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

治疗更精准和个性化。其次在治疗方面,经过多年规范化诊疗的推广,乳腺癌治疗已经从过去的经验式治疗过渡到了个体化的分类诊疗。过去医生主要根据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来选择治疗方案,但具有相似特征的患者在应用相同的化疗方案后结果却不尽相同。如今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乳腺癌易感基因和致癌位点相继被发现,为乳腺癌精准治疗提供了更多科学依据。

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在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因为优化患者的治疗方式,已经从过去的“最大可耐受”转向“最小可治疗”,在疾病规范化诊治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如今保乳、乳房再造等技术越来越成熟,新型靶向药物的相继问世,耐药问题、化疗安全性等方面相较于过去也有了极大改善,都让乳腺癌治疗不仅仅局限于生存,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多地为患者的生活质量考虑。

相关链接

预防乳腺癌,女性关注“两大误区”和“敏感阶段”

广州是目前中国乳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城市,每10万人口中差不多有50位女性患有乳腺癌。对于这个女性“头号杀头”,该如何预防和提早发现?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乳腺科主任廖宁教授指出,在如何保护乳房和尽早发现乳腺癌方面,女性仍有很多认识误区。

误区一:乳腺癌检查一定要做钼靶?以前总强调患者通过“自摸”乳房来自检,以及早发现乳腺肿块等异常。但是廖宁指出,“自摸”其实漏诊率非常高,即使医生也可能漏诊,尤其是中国女性大多是致密型乳腺,一些微小的病灶更是难以摸出来。他建议,最可靠的方式是通过精密仪器诊断的方式尽早筛查出1~2毫米的肿块。

做乳腺检查,很多女性以为要做钼靶,敬而远之。廖宁指出,在美国,乳腺钼靶检查建议50岁以上人群才需要每年做一次,“有研究发现,40~50岁之间做乳腺钼靶检查并没有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证据”。而对于亚洲人群来说,高分辨率的彩色B超更为安全实用。“因为亚洲女性乳房普遍偏小、致密度高,对于小乳房又偏瘦的女性来说,钼靶检测不仅痛,而且夹不到腺体的话,检测效果也不好。”

廖宁建议,乳腺彩超没有放射性,一般推荐半年到一年做一次。“特别提倡育龄妇女一年做一次乳腺B超检查,但如果伴有乳腺癌家族史,最好再加一个核磁共振检查。”

误区二:乳腺癌跟年轻女性没关系?很多人以为,乳腺癌跟年轻女性没什么关系。这也是个误区。廖宁教授指出,目前乳腺癌早龄化趋势加剧,“临床有时会遇到十七八岁的女孩患上乳腺癌。”

廖宁指出,近些年乳腺癌发病率上升跟几个因素密切相关,一是中国育龄妇女很多缺乏母乳喂养;二是雌性激素滥用现象严重,“不少女性喜欢吃蜂王浆养颜,很多号称可以抗衰老的美容产品里也含有雌性激素”;三是肥胖、糖尿病等也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而乳腺癌早龄化,则跟环境影响、外界致癌因素、生活习惯等有关。

“敏感阶段”要尽量保护乳房不受刺激。“目前全球有一个共识是,从月经初潮开始,到第一次生育后哺乳结束,这段时间是乳房在发育成长的阶段,乳房细胞在不断发育,任何刺激它都会很敏感,尤其是对放射线特别敏感。”

廖宁建议,这一阶段女性要尽量保护乳房,不让乳房接受化学致癌因素、接触刺激性的东西、避免接受放射性治疗、尽量避免雌性激素摄入过多。 (明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