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9月4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界报道 “一班一策” 提高妇女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 小学童的入学开蒙礼 谌贻琴任贵州省政府党组书记 对患者真情以待 用技术为家庭圆梦 2017年广元女儿节开幕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4.0参与评分人数:3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医35年的妇产科医生宋晓婕:

对患者真情以待 用技术为家庭圆梦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强洪

2017年春节期间,“一位妇产科医生的春节朋友圈”迅速在武汉市众多市民的微信圈中流传,大家都被这条朋友圈中一天完成26台手术、接生60多个新生儿、整个春节不休息的主人公宋晓婕和她同事的故事所感动。

也正是这条朋友圈的大量转发,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到妇产科医生不为人知的辛苦,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她们是一群给我们带来希望的人,是一群为许多家庭圆梦幸福的最可爱的人。”

这位将工作当作享受、全年无休、被病人视作知心大姐的“柔情医生”宋晓婕,是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

从医35年来,宋晓婕每天上下班第一件事和最后一件事就是看望病人,跟她们聊天、拉家常。

“孩子,你要做一个好医生,把每一次给患者看病当做给爸妈看病。”1982年8月宋晓婕开始行医生涯,父母当年的嘱咐让宋晓婕至今难忘。35年里,对待任何一位患者,宋晓婕都是用亲切的言语和关爱的行动让患者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宋晓婕常说:“对病人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手术和治疗,更需要理解和安慰。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对患者最好的回报就是要有过硬的技术和对患者真情以待。”

在同事和病人眼中,今年55岁的宋晓婕热情开朗,是个很“潮”的人。当时,也是她在科室里最早开通了微信。

打开宋晓婕的微信,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发现里面有2000多名好友,其中80%都是她救治过的病人。

每次手术前,宋晓婕都有个习惯,就是会拍下她和患者的一些温情瞬间。她还将这些照片配上舒缓的轻音乐,为患者和孩子制作“微影集”。如今,宋晓婕已为不少年轻妈妈制作了“微影集”。

35年来,宋晓婕见证了中国医疗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也为我国妇产科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012年,她主持的《肿瘤转移的分子靶向治疗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她说,现在医疗条件越来越好,患者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治疗手段和更好的药物,但是医生的职业负重感也越来越重。

宋晓婕一直难以忘记,30年前她在湖北恩施的山区实习时,边参照教科书边为患者做手术的场景。当地村民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更激励了她几十年来全心全意对待每位患者。她告诉记者:“我最大的梦想是医患相互信任,医生能在与患者的互动中得到职业的存在感和尊严,患者也能在医生的工作中受益最大。我与我的很多患者因病结缘,最终成了朋友,我的职业生涯一直都在追求这种状态。”

2017年3月8日,宋晓婕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在宋晓婕看来,这是对她工作的褒奖,“我很普通,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患者需要的不是同情的眼泪,而是医护人员过硬的技术,我们必须为之不断努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