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丽婷
一场急雨后的燕山山谷更加清丽。在河北省滦平县金沟屯镇大营村的村后,130种中草药的“百草园”实验田和 2000亩的黄芩、柴胡中药材基地里,来自京津冀三地的药商、生产商正在兴致勃勃地现场观摩。
这里还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热河中草药花海小镇”,是该县把中药材产业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重点打造的特色小镇。姜艳时下的“事业版图”就“迁移”在这里。每天她会来到这里,也会一次次地下地采摘。
小爱好指引走上药茶产业路
姜艳是承德市山知话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十多年来醉心于茶道、茶艺,热衷药茶、药膳的研发,身上氤氲着恬淡、清雅的气息。
“没想到自己小小的喜好能发展成今天的产业,的确感到幸运和幸福。”姜艳向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讲述了她的故事。
姜艳中学毕业后,到北京学习茶文化,之后回到滦平开办了茶楼。慢慢地她不满足于简单的茶叶经销,她想种茶、养护、采摘、制作,想在田园间感受草木的变化,体悟生活的脉动和韵味。
可是北方没有茶树,但有心的姜艳发现北方的山上倒是有很多中草药。“药食同源”,于是她又陆续到北京中医药大学、承德医学院去学习,向身边的中医药专家学习。掌握了更多专业知识后,姜艳研发、生产药茶的人生道路徐徐展开。
“药茶不是药,不能治病,但它可以养生,可以预防人生病。”一头“扎”进去的姜艳,到目前为止,已经自主开发了20种以上的药茶,消炎去火的、补气补血的、清心明目的、安神助眠的、养颜美容的等等。最近利用枸杞、黄芪、玫瑰搭配研发出的“瑰奇宝茶”,消费者反应很好,并已申请专利。
姜艳不仅自己研发药茶,还亲自设计包装。
“什么样的药茶和什么样的包装最搭,布袋子、木盒子、纸盒子,我都要琢磨一番。”
与县域经济同频共振
脚下的土地为姜艳的事业提供了发展空间。据史料记载,滦平所处的燕山地区为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的博采地,御医养生历史渊源流长。在滦平境内药用植物多达236种,包括受国家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6种和受省级保护的植物21种。黄芩、桔梗、防风等10个品种,在滦平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我有个习惯,不忙了就去山上走走,发现新的、不认识的植物,就拿回来,然后在书上查找,了解植物的习性。”姜艳说。
“事业能发展的顺风顺水,也是赶上了好时机,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同频共振。”姜艳说。近年来,滦平县以“正宗国医、道地药材”为品牌定位,初步建构起产、加、研、销一体化的中医药产业体系,并开始辐射带动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的全面发展。
县里这几年给农民分发种子和小苗,鼓励农民种植中药材,改变传统的一年一季玉米的种植结构,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新的路径。当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在两间房镇苇塘村,家家户户种植黄芩。黄芩是三四年的草本植物,三四年后刨出根茎才可以作为药材销售。而姜艳开发出了黄芩叶芽茶。2014年,她在两间房镇苇塘村建起了第一个茶厂。“春季,村民们上山采摘嫩芽,我把它收购了,有多少收多少。制作叶芽茶,每亩黄芩能为农民增收2000元以上,而且也不影响三四年后卖根茎,村民们可高兴了!”能为农民们的生活改变做点事情,姜艳说起这些也很开心。
中草药文化传播还有空间
2016年8月,一个偶然契机,姜艳与一家种植中药材的公司合作,建起了药茶厂、文化体验中心、药膳房、茶餐厅等。开张以来,已经生产出黄芩、桔梗、薄荷、连翘等十几种药茶,还有纯手工制作的雪菊、玫瑰等花茶。
在文化体验中心,陈列着多种多样的药茶。几十个大人孩子在这里辨识药茶,参观制作过程,亲自体验手工制茶,用中草药汁液提取出的草木染料染布做手工艺品。大人孩子玩得不亦乐乎!姜艳说:“随着乡村旅游的兴盛,北京、天津来这里游玩的越来越多。我们开办的亲子夏令营,让家长孩子们流连忘返,他们都不愿意走啦!”
之所以以“山知话”为公司命名,姜艳说就是大山知道的语言,大山给予了她灵感,给予了她安身立命的“法宝”。“干一行爱一行,未来还有种种可能,需要孜孜以求。下一步我们还想建立百草茶书院,传播中草药文化,开展茶的禅修。”这是姜艳对未来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