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高峰
□ 李志高
8月19日,星期六,坐落在广西崇左市天等县都康乡安康村旁一处幽静小树林里的鑫达手套厂依旧繁忙,60多名女工坐在工作台后,熟练地忙活着,有序而高效。
贫困户农玉留穿着大红的衣服,特别显眼。她站在缝纫机前,熟练地摆弄着一块牛皮,一会儿工夫,劳保型手套的第一道工序就在她的手下完成。
“80后”黄静芳是这家手套厂的经营者,她曾在深圳打工十几年。去年5月,在天等县返乡创业优惠政策的吸引下,黄静芳把工厂开到了家乡的村口,厂房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主要生产出口发达国家建筑工地的专用手套。
“在我这工作的全是女工,年龄在22岁到55岁之间,90%是附近村屯的贫困户。”黄静芳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女工的工资以计件来核算,“每人每月平均能有2500元的收入。”
在黄静芳的身后,“巾帼扶贫车间”的金色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厂区空旷处,一台标有“天等县妇联赠”字样的滑梯上,几个放假在家的儿童正在欢快地玩耍。
陪同记者采访的天等县妇联主席罗翠梅介绍说,县妇联考虑到姐妹们在车间里上班,孩子无人看管,存在溺水等安全隐患,所以就在各个“巾帼扶贫车间”投放了一些儿童娱乐设施,“保障儿童安全的同时,让妈妈们更安心工作。”
“目前,我们总共在全县贫困村中建立了35间‘巾帼扶贫车间’,帮助960多名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罗翠梅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天等县妇联实施“巾帼脱贫行动”,针对贫困地区妇女基础差、缺技术、就业难、难出门等问题,积极联合县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发挥部门优势资源,共同引进企业,通过筑巢引凤,加大投入,在培训和设备上给予支持,建设“巾帼扶贫车间”,发展妇女手工制品产业,建立巾帼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有效带动留守妇女脱贫致富。
在罗翠梅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距离鑫达手套厂只有两公里的都康乡教惠村布流屯。贫困户农梅花去年返乡后,经过多方筹资加上政府提供的3万元小额信贷,在村里开办了一个鞋面加工车间。记者看到,10多名女工正忙着制作鞋面,农梅花则用工具将制作出来的鞋面压平。“我也曾经是远赴广东打工的一员,因为家婆体弱多病,两个年幼的孩子又无人照顾,就回来创业了”,“眼下我的订单做不完,还要扩大生产,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农梅花说。
记者了解到,除了制衣、电子、手工艺制作和农产品加工等各类“加工扶贫车间”模式外,天等县还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乡镇、村集体闲置集体土地、旧学校、旧村委办公楼、闲置公有房屋、仓库,以方便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就地就业为原则,鼓励在贫困村设立车间或加工点。目前,已经成功探索出“巾帼扶贫养殖车间”“巾帼扶贫种植车间”“巾帼休闲旅游扶贫车间”“巾帼贸易扶贫车间”等5种模式,让贫困妇女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
“预计经过两三年时间,我们将通过引领各‘巾帼扶贫车间’扩规模、重规范、增效益,在全县54个贫困村打造出像鑫达手套厂这样成功的‘巾帼扶贫车间’,并且在每个‘巾帼扶贫车间’培养出一批技能好、会管理的家庭手工制品小老板,逐步形成贫困地区留守妇女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用产业留住妈妈,持家创收两不误。”谈到“巾帼扶贫车间”的发展,罗翠梅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