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8月23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河北魏县遭家暴妇女已获人身安全保护令 “30岁后留学”:“后青春时代”的梦想与勇气 落实“禁酒令”严防“说得严,管得松” “慰安妇”表情包事件警示反思国耻教育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30岁后留学”:“后青春时代”的梦想与勇气

庆明和爱人孩子在爱丽丝湖边。

编者按

近年来,中国的留学大军队伍不断壮大。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这一数字使得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留学输出国。然而30岁之后留学,则成了很多人敢想不敢做的梦想。

“三十而立”的说法素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深的根基。在现代人看来,到了30岁这个年龄,应该已经成家立业、拥有一份稳定的生活。打破这份稳定、选择在30岁的时候重回学生身份去异国他乡从零开始,在很多人眼中堪称一种“冒险”。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30岁魔咒”的威力正在缓缓削弱,在追求梦想面前,年龄从来都不应该是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一些30岁之后去留学的留学生,了解他们为什么过了而立之年,还要选择远离家乡,动力是什么?在做这一决定时又遇到了哪些困难?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韵曦

携家带女去留学

两年前,当刚满30岁的庆明带着爱人桃子和女儿乘上飞往美国的班机时,他的女儿才刚刚4个月大,是那班飞机上年龄最小的乘客。

一晃整整两年过去,陪着庆明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求学的小女儿不仅已经牙牙学语,还在外国友邻的熏陶下,掌握了一些英语和法语的基本用语,比爸爸更快融入了异国他乡的生活环境。

“定下留学打算后,我没有立刻告诉父母,因为他们比较期待的是我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所以直到收到录取通知书,才开始认真地跟家人交代自己为留学所做的准备和今后的计划。”庆明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备战留学,庆明曾经历百转千回。庆明最初有留学的想法还是在大学时。“那时看韩剧《爱在哈佛》,深受影响,但也只是动过念头,没觉得有什么可能。”工作几年后,庆明又燃起了留学的想法,“觉得自己已经越来越局限,也没办法再获取新的知识和动力。”

2011年,庆明认识了现在的爱人桃子,一年后他们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直到两年后,庆明的留学梦才有了转化为可能的动力。2013年,桃子成为首批赴台攻读研究生的大陆学生,临行前,他们认真讨论了庆明的留学计划。随后,庆明立刻着手准备报名、考试。之后的两年里,庆明一边工作一边备战英语,周末就去图书馆看书学习,日子过得紧凑但充满希望。

2015年4月15日,女儿出生一个小时后,庆明收到了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

30岁时的庆明,背负着家人“安居乐业”的期许和抚养女儿的责任,他难免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对不对。但为了家庭和女儿的未来,庆明和桃子坚持了当初的决定,带着为数不多的积蓄和借来的钱飞往美国。

两年后,“看到一家人在两年里的变化和成长,我相信,当时的选择是对的。”庆明说。

两年中,庆明按部就班读着政治学专业,而桃子就在家中带孩子。“一开始宝宝晚上睡不好,总是频醒,一般都是我起来哄她。但是一进入学期的状态,一家人的节奏基本上就是根据我的节奏来调整。”回忆那段时间,庆明“一开始学业压力太大,每天忙着学习,连散步的时间都没有,大家状态都很差。后来我们开始争取每天都要有一家人一起活动的时间,去住所旁边的森林公园散步,一起带着宝宝晒太阳。”

慢慢地,他们找到一种平衡,学业和生活都能兼顾。

读博第二年,庆明开始在系里做助教,有了一定收入,而桃子也投入到自己的第三本书——关于台湾年轻人返乡故事的写作中。聊起过去的生活,他们一致觉得:如果当时还是待在原地,就永远无法想象现在能走到的这一步。

在庆明看来,留学这段经历能够打开不一样的人生体验,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不管是什么年龄出发、最后选择去哪里工作和生活,对我以后的人生都是无形的财富。

把留学当成一场单身盛宴

如果说庆明的留学是举家计划,那么安先生和小麦的留学则是一场单身盛宴。

今年32岁的安先生两年前“突然不想工作了”,想离开一下旧环境的他,在出国前还没有一分钱存款,“仅用了半年时间东拼西凑,钱刚好够签证底线就走了。”

只会用意大利语说“您好”“现在几点”的安先生选择意大利作为自己的留学目的地,是因为留学意大利并不需要考核英语水平。他告诉记者,2016年之前,即使一句意大利语都不会,只要符合马可波罗或图兰朵计划的录取条件,谁都可以来意大利留学。

很快,安先生在意大利本土接受了8个月的意大利语学习,并选择了就读意大利语近现代文学的本科专业。

“其实语言不通,并不影响购物出行等。因为这些事情只要学过一个星期的意大利语,都可以自理了。”安先生告诉记者,从留学角度来说,意大利的准入门槛低,在欧洲众国家中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又是艺术殿堂,这几点深深吸引住了从没有踏出过国门的他。

他给自己制定了初步计划:如果能力可以,经济稳定,希望自己能够在5年内毕业。现在,他靠打工和写稿挣钱,既不着急毕业,也不着急走向人生下一个目的地,他说:“生活在意大利,对于我来说就是最好的留学。”

今年31岁的小麦,出国前曾是湖南卫视的电视编导。“之前做的是文化访谈节目,接触了当下我想采访的几乎所有文化名人,用的时间刚好是5年。而我25岁时就暗自定下目标:5年后我一定要出国留学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年龄对小麦而言,从来不是压力。她说她更喜欢用5年或7年这样的时间间隔,来衡量和规划自己的人生长度。

工作的那几年,小麦完全没有储蓄想法。直到决定辞职留学时,小麦才开始存钱。10个月的省吃俭用、熬夜加班,才勉强存好在法国第一年的费用。

来到法国南部蒙彼利埃攻读人类学专业的前半年,小麦每天都在“一乘八”计算花了多少钱,为了改变“入不敷出”的经济困境,她到处找兼职。“那个夏天,打了三份工,在一个温州人开的服装店里做导购,从早站到晚,10个小时下来,双脚都肿了,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回家做晚饭,喂给一个手脚不便的残障阿姨吃,晚饭之后的几个小时,我开始研究如何做代购。”

留学经历让小麦觉得,钱原来如此重要。也因为这三份工作,小麦一下凑齐了第二年的生活费,还趁着假期去游历了西班牙、波兰、意大利和古巴。打工也成了她除了上课之外的生活重心。

这段经历也让她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被时间、年龄、金钱绊住脚,那都只是借口。她说,自己30岁时对人生的唯一规划,是“成为一个对自己人生负全责的人。”

定制自己的人生

30岁那年,范海涛将与时任谷歌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合著的畅销书——《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所刚刚获得的一系列荣耀抛之脑后,辞去自己《北京青年报》财经记者的工作,转身成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专业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

6年后,早已学成归国、燃情于自己热爱的全新事业并创业成立口述历史·人物传记工作室的范海涛,在她爱人眼中变得“视野宽广”,一度让他有危机感。

她告诉记者,受传统观念影响,她曾一直有一种30岁综合征,这让她“一直害怕30岁的到来,心里有紧迫感”。

然而2010年前后,新媒体的迅速崛起让范海涛觉得“纸媒记者似乎没了存在感”。一次偶然的机会,范海涛在爱人的推荐下了解到“口述历史”这个专业。

“要做一个好的传记作家,肯定要具备国际视野,只在一元语境下写不出好的东西来。也不想过日复一日复印件一样的生活,想追求自己的价值,把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思前想后,范海涛决定先去追求自己的留学梦想,“把知识框架完善一下,充好电,再重新出发。”

对于英语已经扔了很久的范海涛来说,准备留学这事“没有一点毅力真不行”。她回忆道:“当时和我一起备考的一个男生,考了3次GRE都失败,最后只好放弃了。”

但她的性格里有“不怕被拒绝、喜欢冒险的基因。”奋力备考一年后,范海涛如愿收到了通知书。现在回想起来,她觉得“30岁还很年轻,可以干很多事情,有了目标只要马上执行起来,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3年的留学、工作回国后,范海涛给自己立下新的目标:希望40岁之前能创业成功,在自己开设的口述历史工作室里,写顶级的人物传记。同时,她还做了人生更重要的一个决定:把生小孩这件事提上日程。

现在,范海涛的女儿已经半岁了,怀抱女儿,她告诉记者,留学经历让她学会了跟随自己的内心,“每个人在每个时间点做的事情跟别人并不一样,像大众一样刻意追求稳定的生活已经是过去一个时代的选择了。只有定制自己的规划而不是盲从,这样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