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8月17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四点半学校”暑期变身全日制 非法买卖银行卡缘何屡禁不绝? 猥亵8岁以上女童“不告不理”于法无据 “带娃上班”的关爱之举当推广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德州为留守儿童假期撑起“保护伞”

“四点半学校”暑期变身全日制

在德城区南龙社区“四点半学校”,志愿者为孩子们讲授科学知识。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姚建

□ 王斐 王丹青

“今天我们学习了元音音标,哪位同学愿意带领大家复习一遍?”8月2日下午,在山东省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付庄社区的“四点半学校”,6名留守儿童正在聚精会神地上英语课,听到辅导员提问,都积极举手参与互动。旁边4间教室、7个活动室内,还有33名社区孩子在写作业、读课外书、下围棋。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了解到,为了能给留守儿童一个安全、愉快的假期,从今年开始,德州市各社区暑假期间全天免费开放“四点半学校”,延伸服务内容,变身“全日制课堂”,并开展各类精彩纷呈的活动,保障留守儿童暑期安全。

德州“四点半学校”实现全覆盖

在夏津县田庄乡闫庙小学,记者见到了正在上课的曲月阳。在美术课上,她积极主动,还拿着自己的绘画作品请老师评分。曲月阳的爷爷告诉记者,孙女喜欢绘画,也喜欢舞蹈,但自己年纪大了,实在无法接送孩子去县城学习兴趣特长。“她爸爸妈妈都在北京做调味品批发,一年到头忙得没空回来看看。”

记者了解到,在田庄乡,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们几乎都在北京或天津经营生意,家里的经济条件也就不算太差。但这些留在家中,只能由祖辈照看的孩子们,却成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下海潮”所带给田庄乡经济效益背后的“代价”,成了田庄乡近20年来“代代相传”的特点。

而放眼整个德州市,留守儿童的规模也不容小觑。根据德州市妇联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德州市大约有3.5万名留守儿童。

作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示范市,德州市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22个部门参与的德州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关爱责任体系。

与此同时,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德州市开始普遍建立“四点半学校”。依托村党支部、“妇女之家”、农村幸福院、文化大院等现有资源,规划出80~20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配备桌椅、图书、电脑和文体活动设施等,满足孩子需求。

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四点半学校”校长,村妇代会主任(社区妇联主席)担任管理员,大学生村干部、退休教师、巾帼志愿者担任辅导员,给予辅导员每人每月500元补贴,由县、乡两级按6∶4比例分担,乡镇教管委安排专门教师担任巡查员,定期巡查、专业指导。

另外,为了保障留守儿童安全,按照儿童标准,对所有活动场所进行了全面改造,确保安全达标。并实行严格的登记考勤,与留守儿童家长签订托管协议书,对孩子入校、离校实行交接签字登记,确保万无一失。

德州市妇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德州市已建成“四点半学校”1050个,托管农村留守儿童16382人,涉及4024个村(社区)13800多个家庭,实现了全覆盖。

留守儿童上学期间的监管问题解决了,但如何保障他们在暑期的安全及有效的学习生活,又成为新的问题。

免费课业辅导 让家长省心

记者了解到,之前为了解决孩子放学后无人监管的难题,付庄社区与付庄小学合办了“四点半学校”。暑假前,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没人监管。付庄社区便将“四点半学校”变成了全日制托管班,由辅导员科学制定全天课程,为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让他们暑期有了安全去处。

7月10日上午,学校正式开课,共招募了16名志愿教师。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免费学习文化课程及其他兴趣特长。

“其实每到暑假,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就成了家长的烦心事,外出务工的家长没时间、没精力照顾孩子,监护人普遍年龄偏大,孩子全天在家上网、看电视很难约束,让孩子独自外出安全隐患也多。”付庄社区主任刘况告诉记者,“把原来的‘四点半学校’改为暑期全日制,就是为了帮助家长解决这个问题,给他们节省开支,也让孩子们能过一个安全、有意义的暑假。”

据了解,这所暑期全日制学校目前共有36名学生,全部都是家长外出务工或上班等原因,无暇照看的孩子。

而除了付庄社区,今年暑假,德州市乐陵市、禹城市、德城区、夏津县等多个县市区的“四点半学校”均面向“小候鸟”免费开放,实现全日制辅导、陪伴。

社区全日制托管既能让孩子们一起学习,增加积极性,还解决了家长对孩子在家“放羊”产生安全隐患的担忧,家长们也纷纷为社区“点赞”。德州市某小学三年级学生魏晓雨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自己在家不是上网就是看电视,现在好了,社区免费托管,孩子们有人管,家长最放心。”

引入社工为孩子建起暑期“安全岛”

除了学习问题,孩子暑期安全也成为家长最头疼的问题。为此,德州市各社区采取措施,利用“四点半学校”看护好孩子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建起暑期“安全岛”。

“遇红灯,莫着急;耐心等,安全行。”8月4日,在德城区新湖街道马市社区“四点半学校”,一场精彩的演出正在上演,4名小朋友正表演《我是小小交通员》情景剧。“将交通安全知识融入剧本里,参演和观看的孩子都能掌握相关安全知识。”社区党总支书记辛淑艳说。

每天上午9点至11点,下午3点至5点,马市社区“四点半学校”都会准时开课,让孩子们免费学知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了让监管教育更加专业化,社区与德福社工组织联合,由社工设置课程、管理孩子。

记者了解到,将社工引入社区服务,是德城区今年的创新做法。该区民政部门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将社工充实到各个社区,专门服务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

此外,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袁桥社区,社工们也为这里的36名孩子设置了安全教育课;在禹城市,135个“四点半学校”轮流将交警请进课堂;消防队员也成了乐陵、临邑、齐河等地“四点半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他们将防火、防溺水知识传授给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也一直备受关注。在平原、禹城等县市农村“四点半学校”,暑假期间还开设了心理咨询、爱心陪伴等课程,同时也开展了为“小候鸟”集体过生日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在心理和精神上得到关爱。

特色课程丰富暑期生活

8月3日,德城区新湖街道南龙社区“社区书屋”里,长河书法家协会会长、巾帼志愿者周淑云正在为社区留守儿童授课。今年暑假,她受社区党总支书记宋雅宁的邀请,免费给孩子们教书法。

而在旁边的社区科普馆里,志愿者张水英正在给15名孩子讲解蚯蚓的奥秘。“听说社区要成立暑期公益课堂,我积极报了名,还带来了‘科教兴国——青少年人文科普知识展览项目’,每周两次给社区孩子们讲解科学知识、宇宙奥秘。”张水英说,“孩子们很喜欢这类知识,学得很认真。”

此外,机器人创客、京剧操、手工制作等课程,都是南龙社区公益课堂的特色课程。社区还把投入20万元的科普馆改成了暑期公益课堂,把社区里的小学生组织起来,吸纳志愿者对他们进行兴趣爱好培训等。宋雅宁说:“社区的孩子们天天都愿意来,觉得这里比在家有意思多了。 ”

与此同时,德州市的巾帼志愿者也积极行动起来,与“四点半学校”对接,开展“喜迎十九大——我对习爷爷说句心里话”课外少先队活动;山东师范大学“禹爱童声”社会志愿者实践服务队将红色故事带到禹城市留守儿童的身边;“黑土麦田”公益组织中的名校大学生为田庄乡留守儿童公益课堂的30多名留守孩子带来英语发音、绘画辅导、拓展训练等课程。

山大威海校区志愿服务队在陵城区糜镇吉祥社区“四点半学校”开展了以“为爱之名 筑梦留童”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义务为贫困学生辅导功课,宣讲红色历史,开展演讲培训、硬笔书法、美术手工课等特色课程。

像往年一样,这个暑假,全国“最美家庭”成员、庆云县退休教师杨连印又当起了志愿者,把自己的家改成了免费托管学校,招收留守儿童。他感叹:“‘四点半学校’变身全日制,说明政府、群团部门、社区、志愿者、社工多方发力,共同为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撑起了一把暑期安全保护伞,体现了城市文明的进步。希望今后,有更多人参与进来,为‘小候鸟’送上更多关爱。 ”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