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8月9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青少年溺水悲剧频发谁是“罪魁祸首”? 女性健康还需全社会保驾护航 促进文明行为需“成人之美” 资助尊重隐私是个好的开始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资助尊重隐私是个好的开始

□ 木须虫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2017年第7号预警,发放资助物品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不能大规模集中发放明显将困难学生和非困难学生割裂区别开的物品,建议采用发放校内超市代金券等既隐性又能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资助方式。宣传工作要保护学生的尊严和隐私,不得让学生在照片、视频等宣传材料中充当“盆景”,涉及学生个人的事项必须征得本人同意。(8月8日人民网)

贫困生是任何大学生都不愿意被贴的“标签”,这并非他们单纯的心理敏感,担心贫困的境遇在大学生活中可能遭遇嘲笑与歧视,而在现实中确实存在这种现象,令他们容易受到伤害。所以,重视当事人尊严与隐私的保护在资助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接受资助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避免资助成为权利绑架的条件;其次在资助方式的选择上,尽量避免“标签”的产生,充分照顾他们的感受。此外,资助还应谨慎宣传,资助大学生是一项工作,一切资助措施都是制度关爱,用不着作秀;相反,如果大学生因贫无法完成学业,乃工作之失,应该反省。

从制度层面确立学生资助尊重学生尊严和隐私的规则,是一个好的开始。不过,不能止于资助过程中细节的保护,更该倡导一种观念,即对人格尊严的尊重,这是人人平等的基本内涵。对于贫困学生而言,家庭出生无法选择,但其人格尊严与所有人都是平等的,经济条件的差别不能成为滋生歧视的土壤。当然,确有必要对这个群体给予必要的有形保护。不过,这种保护不可能覆盖生活的所有领域,如贫困生资助可以远离“标签化”,但在学习生活中很难不显现出困窘的一面,这不仅要求学校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名学生,还要引导学生树立平等的理念,营造人际相互尊重的氛围,避免人际的心理隔阂,远离贫困歧视。

此外,与赤裸裸的歧视相比,无原则同情泛滥的伤害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今年高考结束后,先后有“给清华一封信”和河北贫困考生谢绝捐款两则新闻成为舆论热点,社会的关注的确不乏善意,但未必切合当事者的意愿,甚至包含了消费善意的因素。困难并不意味着不硬气,而同情不代表就可以随意施舍与支配。无论是践行公益慈善,还是帮助他人,都应当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即尊重他人的意愿,允许与包容他人的选择,而非简单直接的赠予,比如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能够获得收入的机会,这样的帮助更有意义。即便再富有善意,他人不乐意也不要强加于人,更不能将伤害他人尊严演变成慈善暴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