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8月9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界报道 “攀岩明星”李春华:临危受命 全力以赴 巾帼爱心服务让社区老人吃上准时午餐 铅笔绘出“最早的中国” 112户家庭门口挂上“家风家训牌” 王铮女子链球摘银牌 “春蕾计划·澳鼎圆梦”公益活动在京启动 书香中国万里行·天津站活动启动 两岸婚姻家庭子女财商夏令营举行 江苏·伊犁少儿结对夏令营落幕 巾帼志愿者助力山西长治平安创建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里头遗址女考古技工:

铅笔绘出“最早的中国”

□ 新华社记者 双瑞

仔细端详一个3000多年前的陶罐后,54岁的王丛苗把卡尺夹在罐壁上,小心翼翼地量出厚度。随着铅笔、三角尺、比例规在她手里来回切换,一个花边口沿的小圆腹罐四分之一剖面图慢慢出现在纸上。

“一毫米的误差也不能有,错一点就不是罐的真实面貌了。”好的考古绘图“见图如见物”,但允许有细微误差。与同行相比,这位女考古技工对自己有更苛刻的要求,因为她要记录和展示的是“最早的中国”。

王丛苗所在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经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考证的中国最早王朝——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遗存,距今3000年以上,是探索中国早期国家起源与发展的关键性遗址,有“最早的中国”之称。

自1959年发现以来,二里头遗址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今年6月,“十三五”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开建,使之再度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很多人千里迢迢跑来看一眼,而我跟二里头打了半辈子交道。”出生在二里头村,又在二里头遗址工作了30多年,王丛苗相信这是缘分。

她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那时二里头遗址刚开始发掘。相比步履匆匆、满心喜悦的考古人员,村民遭遇的更多是困扰。“遍地是瓦片,浇地的水道里一堆一堆的,影响耕种,挺烦人的。”王丛苗回忆说。

1983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派驻二里头的工作队招聘考古技工,一天工资1.5元,而周边村民的正常收入约8毛钱。高中毕业的王丛苗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开始了一线发掘和考古绘图生涯。

“一开始纯粹为挣钱,后来越干越觉得有价值,特别愿意付出。”王丛苗肯下功夫,到北京参加一次短暂的专业培训后,她把自己的桌椅搬到库房,把满屋的陶器全画完一遍才挪走。

作为专业人士眼里的宝藏,二里头遗址在一些普通老百姓眼里,意味着不吉利。王丛苗的婆婆就是坚定的“反对派”,她不允许儿媳妇把任何与遗址有关的东西带回家。王丛苗曾把一袋来不及送回工作队的陶块放在门后,第二天在垃圾堆里找到了它。

“早些年农村人都这样,不知道遗址的价值,也不关心你干啥。”王丛苗顶着压力,对二里头遗址的感情反而越来越深。

30多年来,她见证和参与了二里头遗址的历次发掘,她的考古绘图是“免检产品”,能精准反映田野地层、器物的形状、花纹甚至质地。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大型考古报告《二里头》涉及数千幅插图,绝大部分由她手工绘制。

随着二里头遗址被越来越多人了解,王丛苗明显感觉身边的环境变了。碰到街坊邻居,他们开始热衷打听“又挖出什么了”。“农民都知道关心历史了!”王丛苗很欣慰,她希望二里头遗址获得更多普通人的关注。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