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7月30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中国家庭 故事 母亲的“庄户理论” 舌尖上的暑假 奶奶的麦秆扇 修家谱 连亲情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修家谱 连亲情

有了家谱,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可以连接到那份血肉亲情,并且更温暖、更深厚。

□ 王大庆

历时两个月修编的家谱终于付梓了,我深深地舒了一口气。回想家谱的修编过程,真是一言难尽。

我的曾祖父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就在江苏东台开办木行,算得上是东台的老字号木行了,《东台文博》也有记载。曾祖父生有四子四女,经过不断繁衍,造就了今天200余人的大家族。由于家族中不少长辈、同辈和晚辈都在外地工作、定居,平常很难聚到一起,加之居住方式的演变,亲情难免疏远,甚至闹出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的笑话。叔父八十大寿宴请族中亲戚时,平辈中近半的我都不熟悉,更别说晚辈了,这也促使我萌生了修家谱的念头。

修家谱是件既严谨又费神的事。由于年代长久,家族中的祖辈均已驾鹤西去,父辈们也近半仙逝,给修编家谱增加了难度。为了使家谱尽可能完整、客观,我抓紧采访在世的父辈及祖上的世交,请他们回忆已故先辈及其配偶的姓名、生卒年、职业等,同时建起了平辈的通讯录。在此基础上又建起了家族微信群,以方便了解、核实家族中情况。有些失去联系的族人,我在新媒体刊登“寻人启事”并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尽可能找到他们。

有位远在青海的堂叔,年轻时离家,已40多年,与他的亲兄弟姐妹们早已失去联系,电话、地址全无。他的亲哥亲姐妹们劝我,单将他的名字列入族图就可以了,其他可略去不记。我不想放弃,打电话给青海的一位文友,请他到当地派出所帮助询问,终于了解到,这位堂叔16年前已病故,他的老伴也已离世,他们的女儿也已退休。堂叔的女儿接到我的电话时激动不已,说这些年也想与家族里的人联系,可惜联系不上,感谢我为了修家谱费这么大劲找到她。

通过一个多月的采访,修编家谱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了。接着我又着手绘制家谱世系图,撰写各个族人的人物小传、家族的创业史、谱序等。

为了节省费用,文字的电脑打字、排版,封面的设计我都是自己完成。家谱印刷完成后寄送到族人手中时,大家都赞不绝口,说我为家族做了一件好事。

妻子见我又出力又出钱做“呆事”,有些不悦,问我是不是哪根神经搭错了。我笑着说,“亲不亲,家族情”。有了家谱联宗,本族同一血脉的同胞就能更进一步加深了解。有了家谱,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可以连接到那份血肉亲情,并且更温暖、更深厚。有了家谱,老祖宗“诚实做人,宽厚待人”的家训也得以传承。同时,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心系血缘,才能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做这样的“呆事”,值!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