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7月10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婚恋周刊 家园 别再用故事“绑架”自己 当未婚女遭遇已婚男…… 如何优雅地分手? 别做婚姻的“巨婴” 该怎样继续心仪的恋情?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再用故事“绑架”自己

可能对我来说,还是一个人本身是最重要的,爱对我来说,是对我们最人性部分的,最大程度的尊重。所以我不喜欢商品交换的故事,因为它恰恰抹杀了我觉得爱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我需要一个新的比喻。

■ 刘双阳

年龄对你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年龄到底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作为女性,我们在用怎样的故事解读着年龄、相貌和衰老?

30岁,在我们的文化里这似乎是一个特别敏感的数字,尤其对于一个女性来说。

赵雷的那首《三十岁的女人》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她是个三十岁,至今还没有结婚的女人。她笑脸中眼旁已有几道皱纹。三十岁了光芒和激情已被岁月打磨。” 这样的歌词,不就是印证了我们的主流价值对30岁女性的定义和刻板印象吗?

我们的文化标签里,对于每个年龄阶段,都似乎已经刻好了一个模具,而那些所有我们不符合模具的部分,都是“不应该”存在的部分。

很多30出头的来访者会告诉我:

“我觉得自己已经太老了,没有机会追求梦想了。”

“你说我已经34了,又离了婚,是不是再也不可能找到优质的男生了?”

“我觉得我已经错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期了。”(甚至男性来访者也会这么说!)

我想,在用各种社会准则评判自己是否“合格”之前,我们可能要停下来问问自己:年龄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想要给予时间怎样的意义和价值?

也许年龄恐惧的根源,是深刻的死亡焦虑。如果在某个年龄我们并没有完成社会期待里我们“应该”完成的事情,我们似乎就对自己的年纪充满羞耻感。比如一个30岁的女人,像赵雷的歌里唱的那样,没有结婚,好像就是一件需要抱歉的事情。

可是跟别人一样,真的就是我们最想要的吗?

我们作为一个人的价值,难道真的会随着年龄,或者某个部分的丧失(比如美貌或者生育能力)而减少吗?

日剧《不结婚》里,女主角之一,44岁的桐岛春子发现自己因为子宫肌瘤必须要切除整个子宫。虽然她从来没有想过要生孩子,但还是为自己的丧失感到脆弱。她问另一位女主角田中千春:“你说没有了子宫,我还是女人吗?”千春看着她的眼睛,非常诚恳地说:“你当然是,有没有子宫,你都是你,我对你的爱不会有半点改变。”

我们不应再为自己的年龄感到丝毫的羞耻。因为,我们的价值在于如何面对自己的不可避免的死亡,在于热情并且全身心地投入生命,在于勇敢地突破所有主流文化和价值的枷锁,诚恳而真实地成为我们最想成为的人,在于我们毫无保留地爱着,不只是爱一个人,而是爱生命本身。

岁月留下的,都是我们用心用情投入和参与生命的痕迹,我们应当对此充满感激,又怎么会对自己的年纪有羞耻呢?

“婚恋市场”中,被“挑选”的到底是谁?

我其实非常不喜欢“婚恋市场”这4个字。当然它从某个角度说也完全没错:如果我们把婚姻看做是一种交易,那么“婚恋市场”这四个字就再贴切不过了。我们在很多相亲的场合看到的正是如此,看到彼此的学历、长相、年龄、收入、家境,是否有房有车有户口,甚至也包括性格是否适合,彼此条件相当就可以“公平交易”了。

如果我们期待的婚姻和恋爱是一种交易型的往来,那么这个比喻并没有问题。

但可怕的地方就在于我们内心深处想要的是爱情,却在一种交易的语境中寻找它。这恰恰是主流价值的声音,所以我们对它司空见惯,却从未挑战过它。

然后你就会发现,由这个隐喻故事诱发的一系列问题就来了:既然是婚恋“市场”,那么我的价值到底是多少呢?以我的价值,要怎么找到一个等值或者“超值”的伴侣呢?我要用怎样的标准去衡量对方的价值呢?如果我觉得自己的价值在这个市场上还不够诱人,我要怎样提高自己的价值呢?因为是商品关系,所以我会被人挑选,那么我要如何让自己更可能被人选中呢?

可是亲爱的你,你想写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如果你想要的故事并不是一个等价交换的商品买卖故事,那么你就要清楚地意识到,你想要的故事蓝本,正在怎样地被“婚恋市场”这个故事比喻影响着。意识到如果你想要自己的故事版本,你可能需要一个新的比喻。

在一段关系中,对你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可能对我来说,还是一个人本身是最重要的,爱对我来说,是对我们最人性部分的,最大程度的尊重。所以我不喜欢商品交换的故事,因为它恰恰抹杀了我觉得爱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我需要一个新的比喻。

不要再用庸俗文化的故事绑架自己了,你可以写一个自己的故事。

请重新给自己写一个故事

其实,所有关于“来不及”的言论,依据的都是某个社会准则。

“我35岁了,来不及嫁给爱情了。” 请问你在说来不及的时候,依据的是什么标准?这些标准是哪儿来的?所以如果周围同龄人都已经结婚,就意味着你必须也要结婚吗?你结婚是为了谁呢?你可以让自己符合社会期待,在35岁的年纪“赶快”结婚生子,但跟所有人一样真的就能给你带来幸福吗?

“我40岁了,这辈子就这样了,来不及追求梦想了。” 所以是谁规定只有十几二十几岁的人可以谈梦想?这样的标准又是哪儿来的?所以你在40岁的时候过着自己不喜欢的生活,妥协着将就着,保持跟其他人一样规矩的“正常生活”,你就安全了,对吗?

“我50岁了,这辈子都在为其他人而活,是不是现在再想为自己而活就已经太晚了?” 亲爱的,如果你一辈子都在为伴侣,为孩子而活,那么50岁的年纪只是更加迫切地提醒你,是时候就为自己而活,为自己绽放了!

小的时候我们总是对自己说:生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长大后我们的无限可能变成了只有一种可能:工作稳定,有伴侣有孩子有家庭。然后我们还“发明”了中年危机这种东西来点燃自己,可是没用的,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最后,我们躺在自己临终的病榻上,慨叹着:“人生不过如此”。

可是这些“现实”是谁创造的呢?这些现实的创造者,其实是我们自己。

诚如徐静蕾所说,没有人来绑架我们,真正绑架我们的人,是我们自己。

因为真正的自由是如此沉重,因为不确定性让我们恐惧,所以那些我们可以拿过来当作借口的枷锁,其实是我们心甘情愿地,对自己的绑架。

此刻的你,跟小时候的你一样,生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只是你自己害怕这些无限可能而已。

也许现在你也可以重新写一个故事,一个关于你生命可能的故事。你想写什么呢?

(作者系繁荣成长工作坊创始人,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学后现代教学团队助教)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