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玉林
“成立专门机构或联合机构,对辖区内的‘烂尾楼’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动态监测,并对‘烂尾楼’进行分类,再针对不同类别‘烂尾楼’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处置对策,切不可‘一刀切’,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这是冯瑶在今年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两会上提的《关于对辖区内“烂尾楼”进行综合整治的建议》。
冯瑶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采访时说,“烂尾楼”问题解决不好,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很多人买了房子却因为“烂尾”而无法入住,他们的工作生活都受到了极大影响,“我的员工中就有人买了‘烂尾楼’,他们工作很不安心。”这也是引发冯瑶提这个建议的动因之一。
作为盘龙区人大代表,冯瑶积极参政议政,每年都提建议,每个建议都有的放矢,都要经过仔细调研。
为圆创业梦辞掉公职
说起自己辞掉公务员这个铁饭碗,下海创办麦普公司,冯瑶有很多经历想要分享。
“大学毕业分配到昆明市五华区土地管理局,一干就是16年,工作、生活是比较舒适的,但潜意识里总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生活状态。”冯瑶对记者说,恰在那时,政府鼓励公务员辞职下海创办个体私营企业,还可以保留三年公务员身份,享受公务员的同等待遇,我就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少社会价值。
这个决定在冯瑶的朋友圈引起很大轰动,大家齐声讨伐,只有丈夫没反对,还安抚家人:“她要出来就出来吧,做技术工作也不会有太大亏损,没收入大不了我养她一辈子,天天吃白菜卤腐。”
有了丈夫的支持,冯瑶仿佛吃了定心丸。2004年7月,冯瑶开启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创办了昆明麦普房产土地评估咨询有限公司。“我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工作状态,实现人生价值,给自己一个五彩缤纷的人生。”
然而,“创业初期,不是一般的艰难,而是相当艰难,当时办公条件非常简陋,一套旧公寓、两台二手电脑、几张简陋的桌椅就是全部家当。”冯瑶至今还记得到人才市场招人,“他们一看到公司的样子,扭头就走了,都以为是皮包公司。”
首场考验一炮打响
冯瑶并不气馁,整天跑市场。
“没想到仅仅一年时间,麦普就迎来了决定公司前途与命运的第一场考验。2005年,昆明市启动东南二环路改造项目,要拆除路两边几十个城中村及一些专业市场,扩建道路,美化景观。”麦普公司承接了拆迁范围内的房产测绘、调查、评估,土地勘测定界,时间紧、任务重,拆迁户抵触,工作难以开展,严重时甚至有人身安全问题。政府工程又是政治任务,各方面压力非常大。
“很多技术问题对公司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冯瑶亲自带领员工到一线研究解决各种问题,昼夜奋战,终于在规定的时间拿出所有的成果资料,让当时的政府领导大为惊叹,也让麦普在昆明市行业内一炮打响。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麦普从最初的6名员工发展到如今的300多人。“仅高级以上职称的就有10余人,我们有自己的科技研发团队,专职的土地估价师、房地产估价师、土地登记代理人等。”冯瑶自豪地告诉记者。
助力员工实现梦想
公司300名员工近一半是女性,冯瑶对她们格外关心,只要有机会就会立即想到她们。
2008年,云南省国土厅开展了全省农用地定级估价及城镇基准地价评估工作,麦普先后承接了45个县(全省共129个县)的任务。
“这项工作在全国是首次开展,只有一个很简单的规程,没有范本,没有专家,没有经验,工作的开展完全要靠技术人员自己摸索、研究、思考。”冯瑶召集员工开了好几个专题会讨论,最终任命刚从西南大学毕业两年的小姑娘宗莎为技术总负责人。
她又带领一群刚毕业不久的小姑娘,反复学习规程,不知讨论了多少次。后来,规程都磨破了、弄脏了,全部画满了各种颜色的批注。除了对规程的精研,还有脚踏实地的外业调查,大伙儿晒退了皮,磨破了脚。
最终,成果出来了,评审时专家对麦普的成果大加赞赏,还破例邀请宗莎加入云南省国土厅的土地评估专家库,参与评审其他单位做的项目。如今,宗莎已成长为公司副总。
不仅工作上给机会,生活上的关心仿佛也是家人一般。
“麦普对待每一位员工都像家人,对其进行系统地培养。”麦普总工程师孙静聪还记得自己当初入职时的情景,公司通过入职引导人传帮带、聘请专家到企业授课、遴选员工外出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员工的岗位能力、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工作中严谨、生活上温情,二者相辅相成,就是麦普的企业文化。
“麦普对员工的关心,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孙静聪这样告诉记者,自办健康食堂、组织住房团购、带薪休假、加班调休、生日问候、员工结婚生子领导亲自慰问等等。“为解决员工购房困难的问题,公司全资设立了麦普购房基金。这一举措让全体员工感动无比,‘家的感觉真的很好!’”
冯瑶告诉记者,员工可依据在公司服务年限的长短和职位的高低,向该基金申请5至15万元的无息购房贷款,而还款的方式则极为灵活,可完全根据员工的个人情况单独制定。
仅此一项,就圆了许多麦普人的住房梦,构筑了自己温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