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延安
近年来,许多知名企业纷纷选择投资农业,他们看中的是现代农业的利润。多数的经济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测算出来的利润率并不低,但是,一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好多投资农业的亏得一塌糊涂,还搞不明白怎么死的。
那么,农业的利润跑哪里去了?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首先,毛利率会骗人。
纸面上算出来的利润对于二、三产业可能是可靠的,但对于农业就不一定行。比如,超市的一般毛利率得保持在20%~25%之间,这样才能保证净利润在3%~5%左右。那么农业需要多少毛利率才能保证挣钱?这是一个在实践中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这种测算也只能起一点参考作用,农业的市场波动大而且不好预测,某种程度上不亚于撞大运,“蒜你狠”“姜你军”就是这样。
其次,农产品不是完全市场定价。
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生猪等主要农产品,因为牵涉到民以食为天这个治国理政的根本稳定问题,所以每个国家都不会完全市场化,而是强力进行宏观调控,确保供给的数量有保障,而且价格比较平稳。所以,只要猪价一露头,又是生产领域补贴,又是投放储备肉,又是进口补充,非得把价格拉下来不可。而生产一旦下来了,就取消补贴,开始冻猪肉收储。收储冻猪肉来托市可以理解,但取消补贴则让生产者雪上加霜。
第三,人工是个大成本。
好多产业的利润率在去除人工费以前,看上去很美,但加上人工费用,情况就不一样了。如今菜市场哪里还有几毛钱的菜?再像花椒,大家抱怨花椒20多元一斤太贵,其实一斤花椒里仅采摘环节的人工费就在二三元,更不算平时的田间管理、生产投入等费用,平均下来一亩也就挣个千把元,价格看似不错,农民挣的却不多。
现在不断上涨的苹果价格也与人工费有关,疏花、疏果、套袋、除袋、采摘等环节,人工费一天就上百元;还有平常的施肥、喷药,哪一样不是靠人工,如今在果区,开着私家车送农工上果园绝非稀奇事,没有这样的条件,连农工都招不来。像蔬菜、水果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不算好了人工费,利润肯定大打折扣。
第四,要看到底烂了多少。
农产品区别于工业产品的最大特征是鲜活性,保鲜储藏不仅技术上困难,而且成本上居高不下,最后的储藏环节损失不是一个小数字。即使粮食这样的耐藏型农产品,储藏环节的损失也在8%~10%,更不要说生鲜农产品了。
一般的蔬菜从田间地头到长途贩运再到菜市场再到消费者手里,到底要损耗多少?比如,大家常见的大白菜,从地头到消费者手里这个过程中究竟要被扒掉多少层皮?还有失水,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在90%以上,运输过程中失水是常事,不仅重量下降,而且品相变坏。
上面说的还是正常损耗,一般就在30%左右。现在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初期的生鲜电商都倒掉了?因为他们天真地与菜市场较上了劲,以为淘宝模式能照搬到农产品上来,其不知菜市场这种批发零售模式恰恰是农产品销售环节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
第五,挣得起,赔不起。
农业挣钱不容易,但赔起来却容易得多。算好的利润根本经不起风险的冲击。农业的风险真的不好控,全国每年遭受自然灾害的农作物面积大约占1/6,主要包括旱灾、洪涝、冰雹、霜冻、病虫害等,防不胜防,算好的利润一次遭自然灾害可能就没有了。
比如,春季一场倒春寒可能导致核桃、苹果、花椒等经济树木花芽冻死,直接影响当年的产量,严重的可导致绝收。再比如,一次冰雹,可以让本来能卖三块钱一斤的苹果一夜间伤痕累累,最后只能以几毛钱的价格处理给果汁厂。
目前农业保险的覆盖度还很有限,大多数遭灾的情况下是没有保险来赔付的,这个风险只能自己扛。
(作者系三农学者,本文节选自作者的《新资本新农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标题为编辑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