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史玉根
出湖南省新化县城,驱车北行一个多小时,进入群山环抱的圳上镇方荣华村,远远就看到,一座山头上排列着一栋栋覆盖着蓝色彩钢瓦的单层建筑。
那里就是新化县向荣腾飞农场的养猪场。进入猪场,听不到生猪的喧嚣声,也闻不到猪场常有的恶臭。吃饱喝足的大猪小猪们,正在宽敞的猪栏里酣睡或悠闲踱步。
向荣腾飞农场的主人是一对返乡创业的“80后”夫妻刘海辉和邹雄。10年前,他们一起返乡创业,从事生猪养殖。在应对猪周期的过程中,他们逐步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和经营质量,不仅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为农场的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
如今,向荣腾飞农场的生猪年存栏量已达2500头,蔬菜和油茶等作物种植面积近1000亩,先后被评选为娄底市生猪活体储备基地、湖南省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和省巾帼扶贫示范基地。刘海辉还被推选为湖南省农产品女经纪人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养猪是公认的风险行业,这对年轻夫妻是怎样险中求胜,走出一条成功之路?刘海辉向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娓娓讲述她的经营之道。
逆向思维应对猪周期
刘海辉和邹雄在新化农村出生长大,初中毕业后曾外出打工。2006年,两人相识并确定恋爱关系。规划未来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规模化养猪。
邹雄在一家大型养猪场打过几年工,懂得养猪技术,也熟悉生猪销售的一些门路,但对养猪的风险心有畏惧。当时正值猪周期的低峰,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当地养猪大户纷纷减少存栏量,有的甚至萌生退意。但刘海辉的想法十分坚定,“养殖户减少存栏和退出,等于给这个行业让出发展和利润空间,我们在这个时候进入,成功的概率更高。”
刘海辉的分析给邹雄壮了胆。2007年上半年,他们拿出打工挣的5万元,在当时的圳上镇向荣村流转了一片荒地,建起了两栋猪舍,随后买回10头种猪和50头猪崽,开始了创业之旅。他们给猪场起了一个很文雅的名字:向荣牧业。
创业初期非常艰辛,但回报十分喜人。从2007年5月到次年3月,猪价上扬,且屡创新高,他们的猪场先后出栏的几批肥猪都赶上了好时机,卖出了好价钱。不到一年,刘海辉夫妇除收回全部投资还小赚了一笔。
猪价大涨一年后,从2008年4月开始小幅下跌。刘海辉夫妇再次逆向而行——增建猪舍,扩大养殖规模。2010年,他们增建了4栋猪舍,在猪价处于低谷的时候,果断买回了50头种猪,等待猪价反弹。
2011年年初,新一轮猪周期“如约而至”,猪价持续走高。在一年多时间里,刘海辉夫妇的猪场出栏了1000多头自繁自养的肥猪,所获利润比创业初期翻了几番。
2012年上半年,猪价由高位再度走低,一些养猪大户叫苦不迭,刘海辉夫妇却又一次逆向而行。2013年下半年,他们拿出猪场这几年的利润积累,加上向亲友们的借款,总共投入800多万元,建成了10多栋高标准猪舍,将猪场年存栏量增加到2000多头。
新猪场建成不久,持续了3年的猪周期低峰终于结束。2015年3月,猪价开始上扬。许多养猪大户仓促补栏,刘海辉夫妇猪场的肥猪已源源不断出栏。在此后一年多时间里,他们又大赚了一笔。
“好多人说我们胆子大、会赚钱,其实,我们不过是多运用了逆向思维,而且也算幸运。”刘海辉对记者说,“扩大养殖规模也是发展养殖业的必然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单位成本,才能在高峰期多赚一点,增强猪场的抗风险力。”
超前思维度过环保风暴
在向荣腾飞农场入口,横跨公路的巨型钢架上张贴着一副醒目的对联:“雄心壮志健百姓安心农场,虎胆龙威举时代新型牧业”。刘海辉告诉记者,这副对联是她和丈夫想出来的。
记者在他们的养猪场看到,这里除了高标准猪舍,还建有封闭的废水沉淀池、沼气池、沼液池和猪粪干化棚等废污处理设施。刘海辉介绍说,猪场里的养殖废水先要经过两级沉淀,然后流入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供农场和周边居民使用,沼液则用水泵和水管输送到附近的林地和菜地,给作物施肥。猪粪经干湿分离机压榨干化和密封发酵两种方式处理,制作成有机肥,用于种植。
这些设施大多是在2013年第二次扩建猪场时修建的,刘海辉夫妇为此投入68万元。由于环保设施齐全,且运行正常,他们的猪场才得以顺利通过政府环保部门的验收,并在近两年的环保风暴中“幸存”下来。其实,猪场扩建的时候,新环保法还没有公布,但他们已预感到政府对超标排污的惩罚会越来越严厉。“污染了环境,村民有意见,我们良心上也过不去,所以不惜血本,按高标准修建了这些设施。”
在方荣华村,刘海辉夫妇还拥有近千亩油茶和蔬菜等作物的种植基地。记者在基地采访时看到,一台水泵连接着多根细细的黑色橡胶管,将猪场的沼液输送到菜地。蔬菜大棚里,黄瓜、茄子、辣椒等时令蔬菜长势喜人,几名农村妇女正在采摘、打包,准备第二天一早运往镇上的集市零售。
刘海辉告诉记者,种植基地是在2014年上半年建立的,这一年,他们将“向荣牧业”升级为“向荣腾飞农场”,实行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为此,他们又投入近400万元。
“之所以搞种植,除了消化、利用猪场产生的肥料,我们还想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给村民创造增收的机会。”刘海辉说,“目前,油茶还没有挂果,蔬菜去年就开始上市了,而且供不应求,大家知道我们农场用的是农家肥,都愿意买我们的菜。一些村民在农场做事也赚了不少钱。”
创新思维谋划农场转型
5月29日,刘海辉夫妇将91头活蹦乱跳的土猪崽,分别送到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并叮嘱户主要精心喂养。
此前几天,刘海辉夫妇分别与这些贫困户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向荣腾飞农场免费提供猪仔,贫困户用玉米、红薯、猪草等熟食喂养,喂满9个月以上、达到出栏重量的肥猪,农场统一以每斤10元的价格回收。喂养期间,农场随时检查、监督。
这个扶贫合作项目,是刘海辉与新化县妇联多次对接后确定并实施的。“我在贫困家庭长大,深知穷日子的艰难和辛酸,我们家也得到过政府和村民的帮助。现在我们有了一点能力,也该出手帮帮困难家庭。”刘海辉坦诚地说,“我们猪场正在尝试转型,这种‘农场+农户’的合作模式也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
转型,是刘海辉应对市场变化的又一个深思熟虑之举。
2016年下半年,生猪出栏价格开始下跌,猪周期又出现低峰。与此同时,农业供给侧改革在全国各地不断推进。刘海辉意识到,猪场不能再走以量取胜的老路了,“我们处理和消化废污的能力毕竟有限,而且,现在猪周期的变化更加难测,再扩大规模未必一定有胜算。”
此时的刘海辉已先后参加了新化县妇联举办的女农人实用技能培训班和北京农家女学校举办的农家女创业技能培训班的学习,还跟省内多名女农民实业家有过交流,眼界更为开阔,思维也更多元。经过调研和思考,她提出了农场转型方案:减少肥猪存栏,改养熟食土猪。
刘海辉介绍说,熟食土猪就是全程采用农村传统饲养方式,即将青饲料煮熟后喂养大的肥猪, 口感和品质都比用精饲料喂养大的肥猪要好。“我做过调查,现在,城里农贸市场上的熟食土猪肉都比较好卖,而且市场还有空间。”刘海辉说:“养熟食土猪,需要大量的青饲料和较高的人工成本,在猪场里大规模养殖,目前还有困难,所以,我们决定尝试‘农场+农户’的合作模式。”
目前,向荣腾飞农场已和40多户贫困户和其他农户开始了合作,分批发放了156头土猪崽,过一段时间还要启动一批合作户。“已发放的几批土猪要到年底和明年春节前才能出栏,由我们自己加工、销售。我们注册了‘熟食土猪’商标,成立了农乡情电子商务公司,还准备在县城和周边城市开几个猪肉直营店。我想,养殖品质提高了,又有了自己的品牌,效益就有了保障,也就不用怕什么猪周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