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富元
6月19日,笔者在当地一位朋友引导下,驱车前往湖南省新化县文田镇石燕村采摘杨梅。
石燕村距镇政府约8公里,位于崇山峻岭之上,最高处海拔800米左右。从镇里出发,小车在崎岖的通村山路上行驶了近一个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石燕村8组。
这个组的村民散居在山岭间,年逾古稀的邹月莲老人喜滋滋地迎接我们。她说:“我们这里的杨梅多的是,你们想摘多少就摘多少,反正没有用。我们村里的杨梅从来就没有谁卖出一分钱来。”
邹月莲家的屋前有一棵大杨梅树,枝头结满了杨梅,树下还掉了一地。老人说,这棵杨梅树有100多岁了,是她家杨梅树中的“老大”,每年都要结好几百斤果子,一家人根本吃不完。
今年76岁高龄的罗余香告诉笔者,她家山里有10多株杨梅树,每年都要烂掉1000多斤。“孩子们到外面打工去了,我年纪大,上不了树,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它掉下来。如果要吃,就到地上捡一些新鲜的回来。什么时候想吃,就去捡,保存几天,也可以吃。”
该组村民介绍说,当地的杨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谷杨梅”,它成熟后是红色的;另一种称“米杨梅”,也称“青梅”,成熟后呈淡白色。这两种野生杨梅树在村里到处都是,估计有3万余株,每年都果实累累,但因为找不到销路,大都自然掉下,化为泥土。
石燕村党支部书记罗孝良告诉笔者,他们村有2万多亩山林面积,60%是楠竹,30%是杉树、松树和杂树,10%则是野生杨梅树。“我们村的野生杨梅年产果子估计超过300万斤,因为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年轻人又外出打工,在家里的大多数是老人和孩子,没有劳力采摘,即使采摘下来,运出去也比较难,销出去就更难了。”
据笔者了解,当地早就有泡制杨梅酒的传统,近年也有几户村民将自制的杨梅酒拿出去销售,但他们都是各自为阵,缺乏组织,产量和销量都很少,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收益十分有限。
罗孝良介绍说,石燕村是省级贫困村,710余户居民当中还有161户贫困户,2015年以来,在县政府的扶持下,村里发展了稻田养鱼140余亩,今年,计划发展150余亩,所产稻田鱼已与广东、长沙等省市的超市签订了销售合同,但山林产业还迟迟没有开发。
杨梅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水果,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加工成杨梅干、酱、蜜饯等,还可酿酒,有止渴、生津、助消化等功能。石燕村这么多野生杨梅,如果能产生经济效益,对村民增收和贫困户脱贫该会发挥多大的作用啊,让它们烂在山里实在可惜。
石燕村的杨梅没有开发利用,固然有很多客观原因,比如,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吸引不来市民采摘、消费;村里劳动力少,没有人手采摘和加工,等等,但笔者以为,只要政府重视,加大扶持力度,只要村干部和村民拓宽思路,就一定有办法破解这些困局。交通不便,可以把路修好;信息闭塞,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村里人手少,可以成立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互帮互助,如果尝到了山林产业的甜头,外出打工的青壮年自然会回到村里来发展。
石燕村村干部表示,他们也想把村里的杨梅浸泡成杨梅酒,统一价格和口感品质,销到外面去。他们也在寻找合作伙伴,希望找到销路。笔者真心希望,村官们和当地政府能尽快行动,多出点子,多出实招,让村里的杨梅等山林资源早日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