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莫兰
据《第一财经日报》近日报道,随着“85后”“90后”成为结婚的主力,我国办理结婚登记的人数已经连续三年减少。民政部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共办理结婚登记1132.88万对,环比下降了7.5%。这一新闻迅速引发关注。随后,有媒体称这一现象是“不愿将就、懒得离婚”所致。还有媒体认为,“随之而来的还有结婚年龄的推后和离婚率的飙升”。有些文章甚至直接晒出观点:“太可怕了,人们越来越不愿意结婚了!”
的确,结婚人数下降可能会导致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使得劳动力减少,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存在着令人担忧的一面,但对此过度解读或者乱读并不是一件好事。事实上,“懒得离婚”并不会导致结婚人数减少。而结婚人数的减少也不能推导出“结婚年龄推迟”及“离婚率飙升”的结论,反而“结婚年龄推迟”才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结婚人数的环比下降不能简单归结为人们越来越不愿意走入婚姻,这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处于适婚年龄群体人数减少的因素,也有因求学、出国、打拼事业、经济条件不允许、未找到合适伴侣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还有喜欢自由、不想太早成家、不愿意凑合等个人主观因素,不一而足,很难用好或不好来概括,也不应进行道德评判,毕竟婚姻本来就是个人选择,并非必选项。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婚姻家庭问题的重视,此类新闻特别容易触动民众敏感的神经。由于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有误,或者希望制造轰动效应,不严谨或者过度解读的现象时有发生。
2015年,“我国离婚率12年连增”的新闻曾经激起舆论热潮,围绕其展开的各种靠谱或不靠谱的解读满天飞。有的甚至通过简单比较“离结率”(即离婚登记人数占结婚登记人数比重),得出了相当骇人的数据。于是,一些人惊呼“中国已成为离婚大国”。其实,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相当复杂,应当辩证地看待:一方面,这是社会转型期思想观念剧烈碰撞的反映,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震荡,与以前相比,婚姻家庭的稳定性变差;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人们比过去更加重视婚姻质量,不会为了面子、孩子、利益而勉强凑合,同时,整个社会大环境对离婚这件事的宽容度在增加,离婚人士的处境有了较大改善。唯有对这一现象进行全面解剖、条分缕析,方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对于各种社会热点现象,我们应当给予密切关注,但更应保持一份警觉和清醒。分析和解读是必要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根源,寻求解题之法,但一切的结论都应建立在科学严谨的态度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