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韵曦
“我的孩子现在读小学二年级,我希望她以后不要沉迷电子阅读,有什么好的做法吗?”近日,北京市的刘女士就这个简单的问题不断咨询相关专家,她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自从女儿沉溺电子阅读后,不仅耽误学习,连正常生活也受到了不良影响,但作为家长,刘女士并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引导孩子走出沉迷。
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全民阅读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全社会家庭的广泛认同,近年来全民阅读率也有了明显提高,然而,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家长对指导孩子进行阅读仍有不少困惑。
有调查显示,当下互联网和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已成为中小学生的重要阅读渠道。在4~6年级小学生网民中,有46.7%的小学生把“看书、看报、看期刊”作为自己的主要网络活动之一,另有43.6% 的中学生“用电脑、手机、电子书等阅读工具”, 28.4%的中学生“在线阅读”。而据2017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显著上升,且正在挤占纸质图书的阅读空间。有专家担心,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在家庭中的普及,“微阅读”(伴随手机短消息、网文、博文出现而兴起的一种阅读方式)等碎片式的阅读方式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中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微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是在获取信息而非获取知识。”全国首届书香家庭获得者、连锁社区图书馆“第二书房”创始人李岩这样认为。新锐教育企业家、中科院脑科学博士陆宇斐则从更专业的角度对“微阅读”进行了剖析。“在当下时代背景下,杜绝儿童接触、使用电子媒介阅读并不现实,但数字化阅读对孩子认知方面的最大影响是在其注意力方面,通过影响孩子的注意力系统,使得孩子不能专注地进行学习和阅读,从而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阅读能力,比如有的孩子因此而看书跳行,不能逐字逐句地阅读。”
“电子阅读中一些互动式的吸引元素,会让孩子沉迷、上瘾,进而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认为,应更多引导孩子阅读纸质书籍。但无论数字化阅读还是纸质阅读,当下有一种观点正在误导着家长对儿童阅读功能性的认知——通过开展早期阅读以提高学龄前儿童的识字量。在徐升国看来,这种观念对于家长引导儿童阅读来说并无益处。
“很多家长缺乏对儿童阅读重要性的认知,也缺乏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兴趣爱好的知识和方法。”徐升国一一列举,“有相当多家长认为课外阅读多是不务正业,还有一些家长只允许孩子看经典著作、禁止孩子阅读大众文学、网络文学、卡通漫画等类型的书,有的家长认为读书就是识字,让孩子读古文、背唐诗,还有的家长认为读书应该读有字的书,绘本等无字、少字书籍没有营养。”这些观念在徐升国看来十分功利。
“阅读应该是终身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徐升国认为,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一方面要加强家长的观念和知识,一方面加强社会化的阅读服务,如社区阅读空间、学校阅读空间,“英国有‘读起跑线计划’,由国家出钱给家庭送书,传授阅读方法,这些做法很有必要。”徐升国指出,“培养一个爱阅读的儿童并非只是家长单方面的任务,更是整个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部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阅读正是‘树人’的底肥。但这个成长的周期决定了见证阅读带来的正面影响是需要时间的。”通过考察,李岩发现,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满足,人们关心自身成长的需求正在规模化提升,这让“全民阅读”的庞大需求在短期内极度释放,然而社会并没能准备好充足的文化阅读设施。
“建立健全早期阅读的社会服务体系迫在眉睫,必须在社区、学校等场所给孩子留出阅读的空间。”李岩建议,“国家的软件就是人的素质,而人口素质提升的过程是漫长的,从这一点看,全民阅读关系着未来的国家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就关系到大家的长期效益,因此,政府应该更多承担公共阅读场所的建设,一手抓现在,一手抓未来,为青少年儿童阅读提供更多社会引导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