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炳从在即将完工的新房子前。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田珊檑
“炳从,什么时候娶个媳妇啊?”
“快了,快了!”
符炳从是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阜龙乡可任村红岭村小组的一名贫困户,今年57岁的他至今未娶媳妇。多年来,符炳从压根不敢想娶媳妇的事。遇村民询问终身大事,符炳从总是闪烁其词,不愿多说。而今年5月,符炳从竟有了成家立业的计划,面对村干部的询问,一句“快了”不仅仅是一个答复,更意味着深藏多年的心结终于解开。
35年的心结
“22岁!”这是符炳从记忆深刻的年龄。那年,符炳从在亲友的介绍下有了未婚妻,短暂的甜蜜后,两人便有了矛盾冲突,几乎天天吵架。
“那时的我太穷了,怎么结婚生子呢?” 符炳从说,那时家里“穷得叮当响”,自他有记忆以来,他的父母便常年生病,家里仅有的一些收入也都花在药费上。符炳从的未婚妻提出分家,符炳从不忍抛下父母不管,加之两人性格不合,没过多久,两人便在“柴米油盐”的争吵中分开了。
“我怪自己不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符炳从充满了自责,这段短暂的感情经历也让他有了心理阴影,并成为他三十多年来难以解开的心结。
尽心侍奉久病的父母
符炳从曾一度打消结婚的念头,只想一心一意侍奉久病的父母。从十几岁开始,他的父母便一直生病。为了赚钱给父母看病,符炳从除了在家种地、割胶忙农活外,时常去外地打短工,好的时候一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然而每日在烈日下工作十分辛苦,皮肤也被晒成了古铜色。
“早上6点到晚上12点,除去吃饭,其他时间都在干活,晚上就住在工地旁边的临时棚子里。”在外做建筑工的日子里,尽管有时被烈日晒得晕乎乎,符炳从也不希望下雨,因为下雨意味着停工,停工意味没了收入。不管多累,符炳从选择坚持,然后把外出打工的钱寄回家给父母看病、贴补家用。
2001年,符炳从的父亲确诊肺癌晚期,不久后去世。他的母亲在2002年也因病去世。作为孝子,符炳从侍奉父母直到父母生命的最后一刻。父母离世后,一个人生活的符炳从有时懒得做饭,简单炒点青菜便是一餐,有时忙起来,一天不能按时吃饭。
“找个媳妇吧!”面对亲友的提议,符炳从又一次犹豫了,在他看来“经济基础很重要,如果没法保障收入,就养不活家人。”同时也担忧“对方嫌弃我怎么办,性格不合适怎么办……”
爱的希望
近年来,看着身边的邻居、亲友一个个都脱贫致富了,符炳从的思想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年过半百的他有了成家立业的打算,三十多年来的心结终于解开。
在阜龙乡政府的帮扶与鼓励下,现在的符炳从除了割胶、种地、外出打短工外,还有意发展种养产业。符炳从每周参加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学习先进的种养技术、脱贫致富的方法,同时参加村里“政府+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下的专业养殖合作社,跟养殖大户学习养殖技术,每年获得分红。
“2017年3月27日!”这是符炳从牢记心底的日子,因为这天是他新房子开工的第一天!目前,符炳从已获得政府发放的危房改造补贴,新房子正在兴建中,预计今年9月能够入住。
“以前我觉得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没有什么希望,现在不一样了,我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现在的符炳从每天与村民们一起盖新房,去工地干活,去村里的合作社“取经”,每周一晚上去可任村委会参加脱贫致富电视夜校。目前正逢割胶的季节,符炳从凌晨2点多便前往橡胶林割胶,每次能有百元以上的收入。符炳从个人还养了几只五脚猪,他计划多学点养殖技术,等房子盖好了再修一个猪圈,扩大养殖规模。
“今年,我脱贫应该不难吧!” 符炳从的话里带着几分自信。
“还想成家娶媳妇吗?”面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的问题,沉默几秒后,符炳从说出了隐藏在内心多年的愿望:“看到别人一家人开开心心,我就想着自己以后成家该有多好。以前穷,不是不想成家,是不敢!怕耽误别人。”
同时,记者了解到,当地政府部门十分重视贫困户成家娶媳妇等问题,在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也积极鼓励村民走出村子,外出务工,扩大人际交往圈。海南省各级妇联组织积极举办“搭鹊桥·引媳妇·精准扶贫”交友联谊活动。
“我想找一个性格适合,能互相理解、彼此关心的人。” 尽管腼腆,符炳从还是说出了心中的期待。看着自己的新房子每天都在添砖加瓦,符炳从认为,希望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