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5月31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沈跃跃在河北与儿童共庆“六一”国际儿童节 中国自闭儿童关爱基金成立 教育扶贫政策,让我的子女上学不再难 新高考改革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和要求 “队伍更壮大了,活动更丰富了”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西新平村“4个爱学习孩子”的父亲老余:

教育扶贫政策,让我的子女上学不再难

余文正夫妇与子女合影。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徐旭

“361张奖状!”

走进屯闹坡村民余文正的家,满墙的奖状把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震撼到了。余文正是广西南宁邕宁新平村人,目前还是贫困户的老余家在村里很出名,出名不是因为穷,而是他家有4个爱学习的孩子。

老余从抽屉里拿出一沓三好学生证书,“你看,这都是孩子得的。”说起孩子,老余一脸喜悦,“奖状还有呢,没贴完。”

与村里一幢幢新房相比,老余家已有50年的土坯房显得很有历史感。屋里的摆设简单陈旧,一台电视和一台冰箱是家里最值钱的物件。

老余共有6个子女,大女儿已结婚,二女儿在广东打工。其余的4个孩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两个读初中。老余在城市打工,妻子则在家种地,空闲时还在村里的企业打零工,加上二女儿在广东打工的收入,2016年,老余家的年人均收入达上万元。

“你家一年的收入不少呀,为啥去年没有摘掉贫困户帽子?是孩子上学负担重吗?”记者不解地问。

“去年我家没摘帽,是因为我要攒钱起房子。”同时,老余拿出一个记事本:“孩子上学负担不重了,你看我4个孩子读书每年都有教育补贴。”老余一笔笔指给记者看,读大学的孩子一年得6000元,读高中的孩子一年得4000元,读初中的两个孩子一年得2500元,4个孩子一年的教育补贴加起来就有1.25万元。

“我两个读初中的孩子,在学校免费住宿,每人每月还有200元伙食补贴,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好,解决了我家的大问题。”说起这些,老余充满感恩之情。

“让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上得起学。”记者了解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九年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等资助的基础上,南宁市邕宁区出台了城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教育专项资助政策,将在校就读贫困户子女资助项目纳入2016~2020年城区本级财政和扶贫预算,做到全城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在校就读学生从学前到大学的资助全覆盖。资助标准为,学前教育每生每年1300元、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高中每生每年4000元、高职高专及大学每生每年6000元。除此之外,就读中职学校的贫困生每生每年发放生活费补助2000元,中职毕业一次性鼓励补助5000元。

“即使2016年贫困户已经脱贫了,贫困户子女在校期间还可以享受专项资助政策至2020年。”村干部告诉记者,有了教育扶贫资金,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没有一个辍学的,“我们村2016年考上大学的孩子就有19个。”

“今年有钱了,起房肯定没有问题。”老余拍拍口袋告诉记者,2016年,家里除了种地和打工的收入,村里还帮他申请了5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由政府担保,他把钱投到了当地一家大型企业,每年能得4000元的分红。“起房子政府给了2.5万元的建房钱,我家今年一定会摘帽的。”面对未来,老余充满信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