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须虫
“5·20”是中国母乳喂养宣传日,当日,北京首家公立医院母乳库——北京协和医院母乳库正式启动运行。目前该母乳库定位为“科研型母乳库”,旨在帮助科研人员研究母乳对高危新生儿的保护作用。待时机成熟,相应的标准和监管机制完善后,不排除会投入临床使用。(5月21日《新京报》)
对早产儿、病患婴儿而言,母乳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治疗的药物。母乳独有的营养成分,可以有效增强病弱婴儿的免疫能力,提高其存活质量。因此,建立母乳库,鼓励社会捐赠母乳,有类似公益献血一样的积极意义。
2013年,广州成立了内地首家母乳库,紧接着,上海、重庆、南京、西安、北京等城市也相继效仿。然而,从运行的情况来看,都面临着两大尴尬:一是捐赠的人数有限。例如,广州母乳库运行两年,只有487位妈妈捐献母乳,救助了121位患儿。二是成本高昂。例如,北京太和妇产医院母乳库运营显示,医院接收150毫升的母乳成本将近1200元,包括一次性吸奶装置、血液分析、巴氏消毒、细菌培养、人工成本等。
母乳库运行艰难,说明公益母乳库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妈妈捐赠,如何保证更大地投入,为母乳库长期稳定运行提供支撑,这些问题都亟待破解。不过,也要看到母乳库对早产儿、病患儿的帮助作用有限。据统计,我国早产儿出生率为7%~8%,每年约110万人,这么庞大的群体靠母乳捐赠来解决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健康母乳所提供的独特成分,对发育不良产儿具有“药用”功能。然而,母乳库的尴尬处境说明,不能单纯依靠母乳捐赠来“救急”。更好的办法是研究母乳的作用与机理,想办法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如提供早产产妇营养指导、心理辅导,甚至必要的人工替代等。
显然,建立“科研型母乳库”与公益母乳库有着本质区别,前者“授人以渔”,而后者则“授人以鱼”。北京协和医院母乳库,不是简单因袭公益母乳库的路径,而是将开展晚期早产儿母亲乳汁成分分析研究,试图找到晚期早产儿共同的“营养配方”和解决方案,一旦成功则更具现实价值。此外,“科研型母乳库”也会为公益母乳捐赠与喂养提供更科学的指导。每个妈妈的乳汁成分有别,不同婴儿对母乳的耐受度也不一样,捐赠母乳的喂养,需要针对个体差异实行分类指导,从而保证安全有益,并将有助于建立规范的指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