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5月23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知道 聚焦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家庭风险和应对政策 困境与突围:安妮·伊姆霍夫的艺术 “女德”遭批 “去性别化”玩具搭建女性通往科学之桥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7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去性别化”玩具搭建女性通往科学之桥

——由专门为女孩设计的组装玩具谈起

阅读提示

近期,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名女士,为激发女孩对工程行业的兴趣,专门为其设计组装玩具并广受赞誉的故事引人深思。本文作者认为,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具有性别区隔的玩具渗透、延续、复制了“科学的=客观的=男性的”这一偏见,使得“女性”与“科学”相互排斥,进而限制了女性追逐科学梦想。“去性别化的”针对女孩的组装玩具则架起了“女性”通往“科学”之桥。

■ 刘天红

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几个小伙伴,掷出一个旋转的硬纸轮,纸轮冲出去碰倒了堆好的积木,积木倒下撞倒了椅子,椅子倒下牵动了绑在一起的玩具车……房间和院子里事先布置好的装置:梯子、水壶、跷跷板、纸房子依次被撞,又依次触发了下一个物品的“倒塌”。

想到这调皮的场景,你的脑海里是不是浮现出几个淘气捣蛋的小男孩儿的形象?因为,在我们的认知中,只有小男孩会对组装和破坏各种各样的装置乐此不疲。但答案却出乎意料:上述场景其实是美国一家名为GlodieBlox的儿童玩具公司,为其一款名为“GoldieBlox与旋转机器”的产品所做的演示视频,这款产品是专门针对女孩开发的组装玩具。

专为女孩设计的组装玩具撬动大市场

GoldieBlox公司打破市场上现有玩具的性别区分,生产适用女孩的组装玩具,使女孩通过玩组装玩具,产生对工程和科学的兴趣,培养从事工程和科学职业的能力。“GoldieBlox与旋转机器”自问世以来就大受青睐,更在2014年美国第111届纽约国际玩具展上捧回了“消费者首选玩具”和“年度教育玩具”两座奖杯。

GoldieBlox公司创始人黛比(Debbie Sterling),获有斯坦福大学机器工程与产品设计学位。读书期间的黛比曾因学不好工程专业而沮丧,直到她发现,并不是所有男生都可以轻轻松松搞定学业,而从小就接触过组装玩具的女性好友也可以非常擅长工程科目。黛比决心改变玩具市场上存在的“性别区隔”现象,为女孩子设计组装玩具,鼓励她们成为未来的工程师。

实践证明,黛比的创意颇受欢迎。从2012年至今,GoldieBlox已有30多款产品,分布在全球7000多个零售点,共卖出了200万套工程玩具,并在亚马逊玩具销售排行榜中进入前10名。黛比本人被希拉里邀请上了STEM论坛,甚至成为奥巴马的国际创业大使。

儿童玩具渗透并延续女性与科学相排斥的理念

黛比的成功告诉我们:并非像传统观念认为的那样,女孩儿天生喜欢毛绒玩具,而组装玩具只是男孩的专属品。黛比所坚持的理念,打破了“女性天生不适合科学与工程行业”“女孩儿天生对组装玩具不感兴趣”的迷思。

众所周知,科学和工程等领域一直由男性主导,长期以来女性都被视为是“天生不适合学习和从事STEM行业的”,女科学家和女工程师的人数大大少于男性。即便是在科学素质的平均水平上,女性与男性之间也存在巨大差距。2015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女性科学素质水平 (3.4%) 与男性科学素质水平(9.0%)差距明显,且科学素质的性别差距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虽然在高等教育中选择理工科专业的女生数量有所增加,但实际从事理工科领域工作并做出重要成就的女性,相对男性依然偏少。

类似“女科学家去哪儿了”的发问一直存在,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作出了回答。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刻板的性别观念与刻板的科学观念,使得“女性”与“科学”成为两个相互排斥的领域,进而阻碍女性在科学领域脱颖而出。

女性主义科学哲学家伊夫林·福克斯·凯勒通过对历史上关于科学特征的种种描述的考察发现,在“科学的”与“男性的”之间存在着一种隐秘的对等关系:即“科学的=客观的=男性的”,这种信念总是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与相关知识的阐述中体现出来。由于男性总是掌握霸权,因此社会上关于性别的规定总是以女性劣于男性的方式展开,由于近现代社会推崇理性与客观,因而在性别的规范中,女性便总被置于“非理性”的位置。

带有“性别区隔”的玩具是延续和复制“科学的=客观的=男性的”这一信念的方式之一,即“男孩天生更喜欢玩组装玩具,所以男孩儿天生更适合理工科”“因为男孩长大后要成为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所以男孩应玩组装玩具”,“女孩儿天生爱玩芭比娃娃,所以女孩更适合从事照料性工作”“因为女孩儿长大后要成为合格的母亲,所以女孩应玩芭比娃娃”。

玩具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也在儿童的游戏中渗透性别规范,进而塑造儿童的社会性别,产生和制造出“女性”与“科学”的对立。

纵观玩具市场,男孩儿玩具所通常采用的冷色调——黑、蓝、灰通常与冷静、理性这类性格特质相联系,而这契合于科学所要求的“价值中立”和“客观”的特点,男孩儿在玩赛车的过程中完成空间定位和路线规划,并培养起逻辑分析和系统思维的能力,这对于男孩从事自然科学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相反女孩玩具所采用的粉色调则通常与“浪漫”“情绪化”等性格特质相联系,这与科学所要求的“客观、中立”相排斥,女孩儿在装饰芭比娃娃的过程中学习处理家庭事务和人际关系等“服务型”技能及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而这使得成年女性更适合从事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职业,或更擅长处理复杂的家庭关系等。

应打破性别偏见,鼓励儿童自由探索自身与世界

然而,在女性主义者看来,作为文化构建的产物,科学并非是性别无涉的,科学探究的每一个阶段,无论是问题的提出、实验的设计、数据的分析还是结论的推导,都是由男性权威定夺与认定的,科学过程开展的每一步无不带有深深的男性烙印并充满性别偏见,以此而言,科学绝非是“客观的”“价值中立的”。

同时,“男性”作为一个整体,也绝非全然是铁板一块的“理性的”“客观的”。实际上,关于认知能力与个性特点的研究表明,同性间的差异大于两性间的差异。科学史上所涌现出的杰出女科学家的例子也告诉我们,女性之中亦不乏拥有科学才能之人。

事实上,玩具也向来是伴随人类发展而发展的,具有文化的烙印。来自玩具设计史的研究表明,直到19 世纪,西方国家的儿童才开始接触到种类有限的玩具,因为价格昂贵,直到19世纪末,玩具也只有富人家庭的孩子才享有,且数量有限。玩具的性别化区分只在20世纪初才逐渐萌芽。一份1898年的调研报告显示,只有25%的女孩将娃娃、玩偶列为最喜欢的玩具,而男孩也是娃娃类玩具的爱好者。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逐渐发展及消费文化的兴起,玩具的种类渐渐增多、设计更趋精密,分别针对男孩特点和女孩特点的玩具渐渐分类生产、销售。而与性别相关的规范也逐渐渗透到玩具设计中,使其成为复制和再生产性别规范的工具。

黛比所设计的针对女孩的组装玩具架起了“女性”通往“科学”之桥,玩具作为借以激发儿童潜能的工具,在打破性别刻板印象之后,为每一个儿童自由探索自身与世界,搭建了更好的桥梁。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