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曼云
中学生,由于阅历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难免简单甚至肤浅。一些诗词佳句、名言警句、格言谚语、幽默漫画、先哲语录,以及篇幅短小却形式丰富的动物寓言、哲理故事,对时间格外宝贵的高三学生而言,不失为一种别致的精神营养。它们有的凝聚着人生智慧的精华,语言凝练而富有趣味、寓意深刻。阅读、品评它们,可以启迪哲思、开启心门,培养和提高判断、分析和思辨能力,让认识水平在不知不觉中上一层楼,让写作思路自然而然地大幅拓宽。
正如培根说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变。
认识深刻是思想成熟的表现,严格地说,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美实现的。但高考在即,许多同学又想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来,所以在这里建议大家多看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见解独到的评论性文章,有条件的还可以看一些哲学书籍。不过,更为重要的是,读过之后要深入思考和认真分析:观点是如何提出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分析论证又是如何进行的,对我们的思想和思路有何帮助。我们以下面的文章为例:
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这后一句话的意思是说,“优秀”并不是用来描述人们行为的而是用来描述人们习惯的词。初读这句话,颇有些迷惑不解。然而,只要你能够联想起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那么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也就像花朵那样向我们绽放开来。
在伊索“兔子和乌龟”的寓言中,兔子天生脚快,其奔跑的速度远胜于乌龟,然而,它跑了没多久,却躺在路边睡起大觉来了。平心而论,兔子在奔跑这一行为上不可谓不优秀,但它最终还是做了乌龟的手下败将。乌龟究竟拥有什么取胜的法宝呢?伊索的描述是“一往无前,毫不停歇”,如果我们把它概括得更抽象一点,也即乌龟拥有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而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在具体的行为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外化成一往无前的优秀习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两个哪怕是顶尖的优秀行为终究敌不过优秀的行为习惯。一两个优秀的行为可能是孤立的、偶然的,缺乏后继性的,而优秀的行为习惯才是优秀行为层出不穷的制度性保证,它甚至有可能使一系列指向明确的平凡的行为产生不平凡的整体效应。
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上不存在优秀的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要臻于佳境,一个人需要优秀的行为习惯,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同样需要优秀的行为习惯,那便是好的机制和好的体制。
这篇文章,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喜欢。喜欢之外,我们应该得到写作上的滋养和帮助。
“优秀”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相对于他人而言是“优秀”的,因而关于“优秀”是什么、如何才能优秀的论述,在古今中外的文章中并不少见。可当看到亚里士多德关于“优秀是什么”的论述时,相信很多同学的眼睛都会为之一亮,“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这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对“优秀”的阐释。他在表述时用了“不是……而是……”的并列结构,先否定“优秀不是一种行为”,它包含着对世人普遍看法的不赞同;然后直接给出判断“而是一种习惯”,表达自己独特而深刻的认识。
那么,“为什么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呢?在议论文写作中,不会分析论证的同学尤其要学一学文章阐释观点的方法:紧扣观点句中的两个关键词“行为”和“习惯”,分析它们的特点,或给“行为”和“习惯”分别下定义。顺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就学会了深入分析:“行为是一个人的瞬间举止动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与偶然性;而习惯是一个人的思维惯性,指导着人的一种行为方式。”再接着思考“行为”“习惯”这两者和“优秀”的关系,“当优秀是一种行为时,很显然这种优秀的行为是偶然的,如果一个人继续将这种偶然的行为形成一贯性行为的时候,优秀就成为一种习惯”。接下去我们不妨引用原文的话来加强我们分析的力度:“而优秀的行为习惯才是优秀行为层出不穷的制度性保证,它甚至有可能使一系列指向明确的平凡的行为产生不平凡的整体效应。”到这里我们的脑海中会自然迸发出这样的想法:要想优秀,就请培养自己的优秀习惯吧,因为行为的优秀只是表面、暂时的。
由此联想到又一句名言——巴尔扎克说:“要断送一个人,只消叫他染上一种嗜好。”坏习惯对人的巨大伤害全包含在这16个字里。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高中语文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