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纪增
山东蒙阴县常路镇今年新建的10座扶贫大棚里,挂满嫩绿的黄瓜,望着这些扶贫成果,王燕欣慰地笑了:通过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贫困户们正逐步走上致富路。
王燕是常路镇党委挂职副书记、“第一书记”工作组组长。去年3月驻镇以来,她深入基层,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使 7个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走在了全县前列,农民得到实惠,脱贫致富,赢得了全镇干部群众的赞誉。
常路镇堂阜社区是一个蔬菜种植专业村,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王燕采取“党支部+农户+合作社+基地+观光采摘”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在社区西岭建起了30多亩生态蔬菜扶贫大棚,成立了“洪虎蔬菜种植合作社”,为社区的6户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使他们月收入达到1500元。
茶沟村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致富门路少,贫困户面大,许多贫困户家里大多有年纪较大、体弱多病的老人,有的老人还住在危房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王燕和茶沟村驻村“第一书记”一起,通过协调,与镇上一家玩具厂签订了村企共建合作协议,组织村里的贫困户发展来料加工产业,带动了村里30多个贫困户实现了在家就业增收,走出了一条企业获利、村里得益、农民受惠多边共赢的扶贫新路子,并在全县推广。白杨庄社区、西三庄等6个村也设立来料加工点8个,帮助120多户贫困家庭实现人均月增收1600多元。
金阳社区的农家妇女有制作花布鞋的传统,为了使这一老手艺做大做强,王燕通过相关部门在社区建起了电商服务站,把社区的妇女组织起来,加工花布鞋,由村里提供原材料、回收产品,然后通过网店和微商卖出去。目前全村有20多名妇女从事手工花布鞋的缝制,每月增收千元以上。
为更好地促进全镇电子商务的发展,王燕经过认真考察筛选,建设了镇电子商务创业基地,不定期地请县高新技术职业学校的老师讲课,培训人员100多人,不仅发展了来料加工,还依托农产品、果品优势,发展电子商务30多家。五里桥村妇女苏红娟开的农产品网店每天接到的订单达20多个,她说:“在家开网店,既能料理家务,照看孩子和老人,还有不菲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