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评论员 莫兰
据《北京日报》报道,5月17日,经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研究讨论,一致同意《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送审稿)》按程序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审定。北京市市委书记郭金龙在会上提出了严格把住红线约束、不断完善城市体系、深度融入协同发展、传承保护历史文脉、提高民生保障和服务水平五项要求。这其中,减量发展、三条红线、京津冀协同发展等理念尤为亮眼。
突出减量发展是这次总规编制的一个鲜明特点,不仅体现在严格把住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这三条红线约束上,更体现为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改革体制机制。对于北京如此经济体量的城市而言,“瘦身”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将经济的规模体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最少的人口、最少的资源占用来获取城市发展所需要的经济财力支撑,还意在“健体”,通过革新体制和发展模式,增强“机体”活力和动能,实现轻装上阵、绿色增长、跨越发展。
在此基础上,北京将充分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利用“地位高、体量大、实力强、变化快、素质好”的特点和优势,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共同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打造我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这一理念不仅将为中国其他特大城市疏解非必要功能,推动城市功能重组提供有力借鉴,还为世界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新探索呈现具有东方智慧的中国路径和解决方案。
简言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就是要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欲实现“和谐”与“宜居”,以人为本是基石,此处的“人”并无性别之分。将性别平等的原则融入城市管理中,建设“性别友好型”城市,正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延伸和具体化,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
我们期待北京成为“性别友好型”城市,建设成两性平等发展、共建共享的首善之区,为倡导社会性别主流化起引领示范作用。在社会性别主流化凝聚成全球共识的今天,对包括城市管理在内的公共事务进行社会性别分析,对其过程与结果的性别平等状况进行评估,已成为检验一个文明社会价值底色的试金石。“性别友好型”城市对于调动女性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贡献才华及智慧具有正向激励作用,而女性强大力量的支持也必将加快促进城市的繁荣发展。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女性,而分享发展成果也不应忽略女性。一个城市尊重女性的价值和尊严、关注两性平等发展的程度,体现的是文明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