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5月18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巾帼力量 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 驻村第一书记“变形记” 精准扶贫让百姓有了更多获得感 要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向社会开展普法 中国妇女报社喜获2016年度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奖 O2O模式打造女性创业重镇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3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准扶贫让百姓有了更多获得感

□ 本报评论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以高度的政治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扶贫开发工作提升到治国理政新高度,大力推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绘就了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新蓝图,一幅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画卷正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攻坚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近期,中宣部组织了中央主要媒体百余名记者,深入全国20余个省份,上百个扶贫点,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精准扶贫驻村调研采访。这不仅是一次接地气、深入基层的“走转改”生动实践,也是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一次对新闻工作者党性纪律、政治觉悟、新闻业务的大练兵。

精准扶贫对困难群众的改变,实现了从物质到精神的全覆盖。记者们亲眼看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不仅改善了贫困地区群众在住房、出行、看病、上学等硬件方面的条件,更重要的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对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认识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使得贫困地区群众在改善了最基本的生活、生产条件后,开始以一种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生活以及自己所处的时代,这无疑是一种新的变化、新的现象。对贫困地区的群众而言,他们所经历的这种变化,是一种时代的进步、是一种历史的际遇,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的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体现。
毋庸讳言,因为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地区差异等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扶贫工作仍然在路上。我们还要研究扶贫工作中的一些新问题、新现象。譬如,在改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提高贫困群众收入的同时,如何让脱贫群众特别是他们中的妇女群众、在新的生产生活条件下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更好地接受和融入这个新的时代、新的社会环境,如何巩固脱贫成果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基层党政机构需要考量和研究的课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解决,必将有利于扶贫工作的稳步推进。
此次蹲点调研采访,记者们切实感受到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滴水穿石”的韧劲、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对党和政府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感受到了基层干部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付出的艰辛与智慧,感受到了全国妇联倡导的“巾帼扶贫行动”在基层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更认识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行动,对贫困地区群众的影响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必将造福当代,泽被后人。
扶贫工作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珍惜这一际遇,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鼓励群众、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特别是各级妇联组织要主动发挥妇女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半边天”作用,使她们积极投入到脱贫行动中;另一方面,我们的地方党政部门也要在工作中按科学规律办事,循序渐进,避免在扶贫工作中急于求成、盲目作为、乱作为,甚至是搞数字脱贫这样的政绩工程,从而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在健康、良性的轨道上稳步实施。
2020年为时不远,相信在各级党和政府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实现贫困地区群众与全国人民共同步入小康的梦想必将能够实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