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5月14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中国家庭 教育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到底为了什么? 划船还是踩踩车? 培养一种爱好 锻造一种品质 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家长希望政府加大投入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升初特长生比例进一步缩减 功利升学的路或被堵死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到底为了什么?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陈若葵

近日发布的《2017年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明确要求,进一步降低特长生入学比例,各区招收小升初特长生比例将降至本区初中招生总人数的4%以内,与去年相比再降低一个百分点。这一消息又一次引起家长们的关注,不少家长感叹:特长生的门槛越来越高,指望孩子靠一技之长进入心仪的学校真是越来越难了。

靠特长升学越来越难

近年来,特长生招生在北京市小升初中呈招生计划和招生学校数量的“双减”:2014年,大幅缩减体育特长生招生计划,取消了50余所区级体育传统项目,特长生招生比例为本区初中招生总人数的10%以内;2015年提出,特长生招生项目和数量要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倾斜,招生比例降至8%;2016年则明确提出特长生招生比例降至本区初中招生总人数的5%以内;今年与去年相比再降低一个点,为4%以内。

据了解,今年的特长生报名、招生也更加严格。一些身怀多项绝技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难免会陷入矛盾之中。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的李亦凡是学校金帆合唱团的主力;同时是学校机器人小组的成员,参加过北京市和海淀区的比赛并获奖;其书法作品也在全国中小学生书法绘画比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

李亦凡的妈妈黄女士介绍,女儿兴趣广泛,当初学这些也是孩子自己的选择。看到女儿样样都学得不错,黄女士原打算在小升初特长生报考中,给女儿多报几所学校,“因为这几年特长生录取竞争激烈,本来想多报几所学校,让女儿在这几方面都试试,争取更多的机会。没想到,今年北京市教委规定,特长生招生范围仅限本区内。而海淀区又有了新政策,规定当学生具有科技、艺术、体育多类特长时,不能办理多类《特长生推荐表》;即便学生有多种特长,也只能报考一类,这就必须由学生或家长做出选择,这确实让我们很纠结。”

黄女士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一家人权衡再三,最终选择了机器人特长,“主要出于两点考虑,一是孩子确实喜欢,二是觉得机器人未来很有发展,或许能为孩子今后的大学学习打下一些基础。我们报考的是一零一中学和八一学校,这两所学校离家比较近。选择一零一中学是想让孩子冲一冲、碰碰运气,不报大希望,竞争太激烈;如果孩子能被八一学校录取,我们就很知足了。”她说。

相比于海淀区对报考类别的限制,有些区教委的要求更加严格,比如,昌平区教委明确,每名学生限报1所学校;西城区教委则要求今年西城区小学毕业生只能选择一所中学的一个特长项目报名。

据媒体报道,海淀区教委相关负责人此前曾透露,经过今年一年的过渡后,明年小升初或将取消特长生招生渠道。

孩子的特长学习终止还是继续?

面对一收再收的小升初特长生政策,不少家长已经不把特长生看作孩子升学的捷径了。相比之下,学龄前或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家长表现得比较淡定,而一些今年或明年小升初孩子的父母们内心可谓五味杂陈。

彭璐的女儿是北京市东城区一所小学六年级学生,女儿从4岁开始“习舞”,国家级、市级、区级的奖项都获了不少。但对于孩子能否以舞蹈特长考入北京二中分校或六十五中,彭璐心里一点儿底也没有。她告诉记者,从女儿学舞蹈开始,她就每周带着孩子从东城到位于海淀区北京舞蹈学院上课,8年间风雨无阻,即便在女儿进入了学校的舞蹈团之后,也从未间断过校外的“加餐”。

“这些年,女儿在学舞蹈上投入了很多时间。学校舞蹈团一周至少练习三次,每次两个小时,这还不算寒暑假和演出前的集训;每周到舞蹈学院上课来回至少半天时间,学校不排练时自己在家也要练功。再加上学校和课外班的功课,孩子每天睡得都比较晚,很辛苦。如果今年考不上特长生,我担心孩子会因此受打击。”彭璐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初中的课程加深、孩子的学习压力增加,如果女儿这次在特长生招生中失利,我和先生想和孩子商量不再继续跳舞了,以便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功课上,以后升高中、升大学看的还是成绩。”

与彭璐不同,家长程先生认为,儿子的特长学习最好能坚持下去。程先生直言,当初让儿子学习音乐,就有日后凭借特长升学的打算,有功利目的,所以才选了相对“冷”一点的大提琴,希望靠这个特长当“敲门砖”或许会容易些。

程先生说:“虽然特长生招生一直以来遭诟病,最近几年又一直缩减招生计划,可是毕竟每年还在招,既然招生,对家长和孩子来说就是一条路、就是希望,这也是我们一直不甘心放弃的一个理由。儿子5岁开始学大提琴,至今已经7年了。这些年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经济上,孩子和家长都投入了很多,我们当然希望儿子能借此升入理想的初中,但是,看到儿子越来越喜欢拉琴,看到他沉浸在音乐中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我感觉,这个特长即便在升学中没派上用场,我们这么多年来的付出也值。”

程先生透露,他早已做了两手准备,此前儿子已经通过了一所民办中学的考试,如果这次在特长生招生中失利,儿子可能会选择民办初中。无论孩子上哪所中学,学琴都不会受到影响,他会一如既往地支持。

尊重孩子的兴趣

对于近几年升学政策的多次调整,家长宋女士最突出的感觉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她告诉记者,儿子今年读小学一年级,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她就开始关注教育动态。从儿子4岁半开始,她就送孩子到西城区少年宫去学习书法。宋女士说:“这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儿子好动,学书法是为了能让他静一静、坐得住;二是回归传统的大气候越来越浓,也许在未来的升学中是个优势。”

果然,2015年,升学政策向优秀传统文化靠拢,宋女士暗自庆幸为儿子选对了兴趣学习的方向。但是,近日又传出明年或许会取消特长生招生的消息,宋女士不免失落,她无奈地说:“真不知道以后会怎样,所以我也想明白了,关于儿子的兴趣培养,还是顺其自然吧。他能坚持学书法最好,如果兴趣发生转变,我也会尊重孩子的想法。总是追着政策走,太累,对孩子的发展也未必好。”

家长罗女士也表示:“为了加分或是升学目的去学特长,家长和孩子都很累,内心也很焦虑。在帮助孩子选择才艺学习时,在很大程度上要依照孩子自己的意愿,孩子真正感兴趣,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家长对于今年的特长生政策表现淡定。家长龙先生认为,对孩子的特长培养不应该随着招生的指挥棒转,“从我女儿5岁开始学习钢琴起,我们就很清楚,钢琴在升学中不算特长。至今她已经学了12年了,现在她不仅坚持弹琴,而且非常喜欢音乐,自学了一点乐理知识,偶尔还作一两首简单的曲子。虽然女儿在升学中从没拿到过特长加分,但她的音乐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在学琴的过程中变得更自信,这就是最好的收获。”

其实,孩子无论学什么,只要家长引导得当,都能使孩子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也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文中的学生和家长均为化名)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