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元鹏
中共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5月8日上午开幕。此次大会描绘了上海未来城市建设的愿景:上海要建设“令人向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着力打造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其中人文之城的定义是: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5月8日《解放日报》)
“街区是适合漫步的”,这句话虽然简单,却说出了城市该有的情怀,也是一个城市该有的温度。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因为目前许多城市的街区很少符合这个标准。无论是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偏远的小城市,都患上了一种城市病:道路拥挤不堪,空气污浊难闻,街区狭窄难行。人拥人,人挤人,用摩肩接踵来形容最为恰当不过,拥堵得让人窒息,哪里还有“适合漫步”的街区?
城市的拥堵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一方面,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密集的人群让拥堵和窒息的感觉加剧。另一方面,大城市机会多,很多人抱着“人往高处走”的心理,大量涌入城市,以致出现了“宁要市区一张床,不要郊区一栋房”的说法。
如果一个城市里自行车道被挤占,人行道需要侧着身子才能通行,街巷被占道经营堵塞,如何实现惬意的生活?我们如何牵着爱人和孩子的手漫步?这不是城市该有的伤痛。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打造和谐人居城市。什么是和谐人居城市?简单说来,就是能让人们惬意生活的城市。这就需要街区真正实现“适合漫步”。从这个角度来看,上海提出的人文城市标准和内涵丰富,值得向往和期待。
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城市规划有为民情怀,把更多的空间留给漫步的市民。要正确理解“大城市”和“小街区”的辩证关系,不是城市越大越豪华就越繁荣,体量适中才是最好的,不能为了做大城市就提倡“让多少人进城”,而是需要更好疏散缓解过大的人口压力。针对严重的拥堵问题以及“大城市病”,北京最近这几年开始进行产业转移,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也是对“街区适合漫步”诉求的回应。
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把“街区适合漫步”作为城市建设和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居城市,我们希望每一个街区都适合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