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为什么让人如此孤独?因为中国很多人都不会,或者不能去表达爱,甚至刻意回避亲密关系中的爱。情感隔离的人,习惯于不开口说爱,往往很难对身边的人表达爱,他们甚至还会用一种方式,去刻意隔绝爱,阻止自己体验到爱。如果可以,请给你的伴侣和孩子这样的瞬间,看着他们的眼睛,抱抱他们,说爱他们。其实我们都有爱,我们对我们的孩子、伴侣,都有着深深的爱。好好地表达爱,并不会让你粉碎掉。
■ 周小宽
前两天有一篇文章,我看了印象深刻。
那篇文章说,很多夜深人静时开着滴滴专车满大街晃悠的男人,其实只是想逃离烦琐的家庭、唠叨的老婆,用开滴滴这个正经赚钱的理由,在午夜时分为自己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因为他们需要独处,需要释放压力。这些开着奥迪A8、宝马、奔驰上街载客的男人们,其实并不缺钱。
我看完这篇文章,却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无论是夜晚上街载客的男人,还是在家里刷手机,或者永远坐在沙发的某一个位置总是手捧着一本书热爱阅读的男人——封闭的车窗、手机、书本,都是他们将自己和老婆、孩子情感隔离开的道具。
这些男人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因为太害怕老婆的唠叨,太需要自己的空间,而是如果他不去隔离,他害怕体验到亲密关系中过多的黏稠情感和对方的情感需求,这种感觉让他恐惧、难受、焦虑,他觉得唯有将自己和这种情感和爱的感觉隔离开,躲回自己的壳里, 才能安全、平静。
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男人或者女人?
孤独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外面的热闹无法解救我们内心的寂寞,很多人结了婚、辛辛苦苦地工作养娃,但是夜深人静时,她觉得这个婚姻关系是那么的让人孤独,如果她不赶紧看看手机里那些奇葩的爱情电视剧,她真的会直面一种“幻灭感”。
婚姻为什么让人如此孤独?因为中国很多人都不会,或者不能去表达爱,甚至刻意回避亲密关系中的爱。
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作防御机制。一个人为了避免自己遭受难以承受的伤害或者情绪体验,他的内心有一种防御机制。防御机制人人都有,只不过,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会让我们出现一种倾向,那就是“情感隔离”。
情感隔离其实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如果人类完全不会情感隔离,那生活就乱套了。比如说,你看到新闻,一个母亲的孩子丢了,她悲痛得万箭穿心,像疯了一样,一夜之间白头,看到这则新闻的另一个母亲,会为这个母亲感到难过,但是她甚至都不会流出泪水,过一会儿就把这件事忘记了,这就是“适应性的情感隔离”,这种情感隔离的防御机制,是为了让我们正常地去生活。
但是,人的防御体制也会制造问题,就像那个法律名词“防卫过当”一样,当一个人的防御“过当”,比如父母亲和孩子之间,丈夫和妻子之间,在亲密关系中,情感隔离的人习惯于不开口说爱。所以,这样的人往往很难对身边的人表达爱。他们甚至还会用一种方式,去刻意隔绝爱,阻止自己体验到爱。
我猜,这样的男人会居多一些。在中国文化里,男人从小就被教育“有泪不轻弹”,不能够说——我爱你,我需要你,那会被视为婆婆妈妈,会带来羞耻感。
一位很著名的心理学家这样评价中国的亲子教育:“父母和孩子之间只谈论学习,是因为他们在用这种方式,将自己隔离开,将父母对孩子的情感用谈论学习的方式隔离开。”
我记得,我的爸爸如果心情好,他会在晚上回家时拥抱我;我的爸爸也曾经看着我的眼睛对我说过,我爱你,女儿!虽然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可是我一直记得。
或许只有那么两三次,但是当我的爸爸把他对我的爱,用拥抱和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那个时刻我想它一直都在我的生命里,发着光。
如果可以,也给你的伴侣这样的瞬间,即使你们已经成婚多年;如果可以,也给你的孩子这样的瞬间,即使很多时候你都为他感到焦虑。看着他的眼睛,抱抱他,说爱他。
其实我们都有爱,我们对我们的孩子、伴侣,都有着深深的爱。好好地表达爱,并不会让你粉碎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