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4月23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中国家庭 故事 祖孙三代爱发明 我和婆婆“拼”首饰 托举未来 生命中第一个朗读者——母亲 奶奶和她的家书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奶奶和她的家书

□ 艾科

清明前夕,年逾九旬的奶奶,在家族微信群里发了一封新潮的简短家书昭告四海儿孙:清明期间路上拥堵,大家该加班的认真加班,想旅游的尽情旅游,不必刻意回来烧香祭祖。对先人的怀念追思,可在网上进行,经济又环保,祭奠不在于千篇一律的形式,而在于将真情放在心底。

这封思想前卫的家书,寥寥数语,却一如既往地透着奶奶与人为善、思想解放、致力学习的个性。家书一出来,儿孙纷纷点赞,有的说假期要跟随领导出差,有的说想去梦寐以求的名胜古迹,还有想在家里看书备考公务员……总之,人人都异常繁忙,又不好与传统礼俗相背,奶奶的一封书信,让所有人如释重负。

奶奶一直这样善解人意,儿孙大了,各自成家,事如牛毛,她从不用节日礼俗来禁锢孩子们的生活和行为。她教育我们的是无论行走多远,亲情永在心间,学习永不停歇。所以,我们这些远方追梦的晚辈,反而一到节假日,都会不约而同地尽可能回家探亲。这种放养式的亲情,非但没有让我们与家乡日渐疏离,反而愈发加深了我们对故土的眷恋。

奶奶识字不多,但最爱用文字与人交流。我读大学的时候,就喜欢与她书信往来。奶奶的信里总会有“好好学习”“互帮互助”的嘱咐,并告诫我不要与人攀比学习之外的东西,人生真正的美,在于心灵的丰盈和良善。每次收到这样的信件,室友们都会争相阅读。用他们的话说,读奶奶的信,从质朴中悟出真理,于平凡中彰显伟大,是种精神洗礼。

奶奶的书信,一直影响着我们宿舍6位涉世未深的兄弟。她教导我们生活上省吃俭用,学习上奋发图强,品行上乐于助人。四年大学下来,共收到奶奶寄来的近50封信件。即使现在,我每每收拾书房的时候,触碰到那些尘封许久的家书,心底就会涌起无限感怀。

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奶奶因为视力不佳,便不再给我写信。收不到信件的日子里,我诚惶诚恐。直至带她到医院做了白内障手术后,她便开始跟上时代,用手机短信代替信笺,继续对我们进行心灵教诲。

奶奶每个周末都会定时编辑一条长长的短信家书发给我们,这些凝聚着浓浓亲情的电子家书,或告诫我们与人相处之道,或阐述学习何其重要,或夸赞乡村巨变,或传授养生之法,有时候也百无聊赖地“推送”东家长西家短的乡村轶闻。但在每条短信的最后,奶奶都会送上她原创的心灵感悟。我们这些远在异乡打拼的儿孙,了解家乡变化的便捷途径,便是收阅奶奶的短信家书。她已成为我们这些晚辈在老家设立的“乡村新闻记者站”负责人,所以不管我们何时回家,总不会因为离家太久,而陷入与父老乡亲缺乏共同语言的窘境。

我曾建议奶奶有事拨打电话即可,不必耗时费力地编写短信,可她却说不想用通话的方式占用我们的宝贵时间。短信具有更好的存储性,信息编好群发出去,大家可以适时查看,遇到感兴趣的讯息还可反复翻看,没兴趣的直接删除,这样不会影响年轻人的工作和生活。奶奶问我:“如果我在你们忙得焦头烂额之际打电话过去,你们接是不接?”我一时语塞,无从回答。

奶奶总是时刻为别人着想,所以每次收到她发的家书短信后,我都会仔细品读,认真回复。奶奶说,收到晚辈们从四面八方回复的短信,是她一天当中最开心的时光。庆幸的是,有了奶奶的点拨指引,我们这些晚辈,个个骨子里都丰盈着良善的细胞。

有人好奇地问奶奶:作为年逾九旬的老人,传统书信、手机短信和微信,样样玩得轻松自如,保持新潮的秘诀是啥?奶奶笑说:“心态坦然,活到老学到老。”是的,奶奶一直在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向晚辈们践行着“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真谛和与人为善的淳朴家风。这种家风不仅萦绕在她书信的字里行间,也必将贯穿我们的漫漫人生路。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