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4月22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周刊 发展 “徽姑娘” 带红小村农家乐 乡村游莫丢“乡村味” 吴红梅:用生态种植盘活村庄茶产业 “苗家惠嫂” 学技能 有泥土就扎根有阳光就蓬勃 养牛可赊账致富有希望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3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游莫丢“乡村味”

□ 卫芳

近日,笔者利用周末去乡下一景点游玩,刚进景点,就发现该景点里假山好几座,小水塘也挖了好几个,且每个小水塘上都建了一座小桥,还种了好几排名贵树木。当地一名村民相告,这里原先柳树成荫,河滩上草皮葱绿,是一个天然景点。去年9月,村里把河滩上的草皮挖了,种上了统一的四季常青的草皮,柳树也被砍了,改种一些名贵树种,还搬来各种奇石,造了假山,挖了水塘,建了小桥。

笔者以为,现在的样子虽然让整个景点更气派了,但也没了“原味”。

近年来,随着各地农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许多农村相继开发乡村旅游,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的经济收入。但笔者发现,一些乡村在开发旅游时,往往把原先的“乡村味”给丢掉了。比如,有的东施效颦,把城市景区的那一套“高大上”的东西照搬照抄到了乡村,也学城里建假山、挖水塘、建小桥、种名树;有的村里古树参天,本身就是一道风景,但为了追求整齐划一,竟把它们一刀砍了,改种价格不菲的树木;有的村口原本就有一条清澈的小河,但却偏偏要把小河填了,改做他用。

众所周知,乡村旅游就应该保持乡村的“原汁原味”,这才符合乡村旅游的特色和本意。城里游客到乡村来旅游,不是来看假山、水塘、小桥和名贵树木,他们更喜欢的是乡村所特有的自然风景,比如河滩里柳树成荫的美景,小河、小溪的清澈流水,村口的参天古树等,这些天然美景,无须“装饰”和“雕刻”,都可以吸引城里人。

因此,笔者以为,各地在发展乡村旅游的时候,一定要保留乡村的“原汁原味”,要注重环境保护,注重旅游品质的提升和各项服务的提高,切莫让乡村游失去了“乡村味”。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