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4月22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闻天下 广东:推荐代表“全覆盖” 发扬民主共参与 明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全覆盖 请多给艺术创作一点“慢工细活”的空间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请多给艺术创作一点“慢工细活”的空间

□ 姚鹏

86版《西游记》总导演、制片人杨洁女士日前因病仙逝,消息传开,一片扼腕之声,也重新引发了对86版《西游记》的集体怀旧。

无论是“70后”“80后”还是“90后”,基本上都是看着86版《西游记》长大的。毫不夸张地说,这部创下全世界重播率和收视率最高记录的电视剧,是几代人童年不可磨灭的记忆。

除了勾起童年的回忆,86版《西游记》也让人生出对世事变迁的诸多感慨。

一部电视剧为什么能火这么多年?杨洁说过一段话:“因为我们是在搞艺术,我们没有为钱,没有为名,没有为利。”这无疑是一位老艺术家的肺腑之言。

要在屏幕上再现一部不朽之作,自然应当忠实于原著。杨洁曾谈到对于名著翻拍的看法,说翻拍不要胡搞,而86版《西游记》无论是精准的人物刻画,还是对神话世界的塑造,都完完全全地表现出了原著的气质,以至于统一了国人对这部小说的想象,只要提起唐僧师徒,提起西天取经,就会想到86版《西游记》。可以说,这部电视剧已经和原著一样成为传世经典,并得到几代人的认可。能够做到这一点,如果没有对原著的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是不可能实现的。

86版《西游记》更是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电视艺术的集大成者。杨洁去世后,许多缅怀文章都在强调《西游记》剧组当年的艰辛——经历了资金匮乏、技术落后等“九九八十一难”,如同走了一趟漫漫取经路。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杨洁和她的团队依然精雕细刻,将民族音乐、传统戏曲等各种优秀艺术形式与电视剧完美糅合,让当时的观众眼界大开。正是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打磨,让《西游记》成为难以超越的经典。

然而,如果放在今天,这些86版《西游记》赖以成功的要素恐怕难以实现,杨洁和她的剧组或许不缺资金、不缺技术、不缺人手,但大概不得不遵从商业的要求。剧本有没有文化和思想价值不要紧,但一定要迎合市场的口味;演员的演技好不好也不重要,只要颜值高,名气大就行。至于精雕细刻则困难重重,谁要是声称自己将用六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拍一部电视剧,大概会成为一个笑话,更不会有任何人来投资。事实上,在资本运作和商业利益的作用下,如今不少电视剧已成为一种快速消费品,最大的看点已经不是电视剧本身,而是戏外的各种花边。一些从业者也逐渐远离了对艺术的信仰、对观众的真诚,只追求收视率。这正是为什么条件越来越好,经典作品却越来越少的原因。

诚然,86版《西游记》的诞生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那个年代的影视制作,没有多少商业的考量,也不受浮躁风气影响,艺术家可以一心沉浸于艺术当中,不计回报,从容不迫地打磨精品,而那样的年代已经不可能再现。但我们仍然要问,艺术只能气喘吁吁地追逐商业的脚步吗?为什么不能在商业和艺术当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人们不排斥快餐,也能够理解商业运作的逻辑,但更需要经典,只有真正的艺术才能征服人们的心灵,只有用真挚的情怀和执着的精神打造出来的经典,才能为社会增添精气神。真正的好作品,哪怕出来得慢一点,却终将是一个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看过的泡沫剧越多,我们就越怀念杨洁那样的导演,越怀念那个可以从容不迫做艺术的年代。我们要大声呼吁:请多给艺术创作一点“慢工细活”的空间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