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心远不思归》一书是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性别研究学者肖巍近期面世的人文随笔集。本文从“宁静之美”“真诚之美”“自然之美”“童真之美”“学术之美”几个层面,展示了该书“深厚的理论功底、旷达敏捷的才思和生动流畅的文笔”;让我们看到,从性别视角探索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想归宿——男女性别思维的平衡,进而去思考关于生命的终极意义,可以创造更为美丽与和谐的世界。
■ 王海云
清华大学肖巍教授是我的博士生导师,不仅是良师,也是益友。手捧肖巍老师撰写并亲赠的人文随笔集《心远不思归》,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不知不觉间,一口气读完了全书,一种深深的美感沁透了心身。作者在书中自然地游走于哲学之中,以深厚的理论功底、旷达敏捷的才思和生动流畅的文笔,带着读者从生命细微之处感受美妙意境,体会人生与思想之美。
——宁静之美。看着书的封面,从设计到装帧,都呈现出一种宁静之美,而这种宁静贯穿全书始终,一直延续到《梭罗与瓦尔登湖》《静静的查尔斯河》。“人生淡淡如清雪”,这样的宁静,“让人沉思,也让人且行且珍惜”。想来,作者之所以能够写出那么发人深思的理论著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她让自己始终保持一种宁静和从容的状态,而这恰恰也是今天的我们十分需要的。
——真诚之美。一本书原本是不能闻出味道的,但我确实在作者的这本书中嗅到了一种芬芳。这芬芳吸引着我一遍遍反复阅读,在书中跟随作者从中国到英国、法国,再到美国……作者用富有感染力的文字为我们描述了自己的观察、体验、感悟和思考,无形之中流露出真诚与慈爱。她谈爱,谈孤独,谈道德,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于真诚之中散发缕缕芬芳。因为,无论中西方的伦理,说到底都是一个“诚”字;道德的真谛也就是一种“诚”。
——自然之美。作者总是于细微之处展示出一种非同寻常的想象力,通过一些日常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很自然地把读者引入深层次的伦理与哲学的思考之中,一如她每一次在课堂上的讲授,带给人深深的启发。譬如,自序中就以一个个非常熟悉的场景——冬日里正午的阳光、夜晚繁星闪烁的窗外、满怀思念和憧憬的月色,很自然地把读者带进了幸福之于女人的思考之中;又如,在《也谈中国人为何这么忙》中,透过每个人时时都有的切身感受——忙碌与焦躁,作者带领读者一起进行伦理的思考:要有行事的规范和流程,要有一种平等和谐的发展意识……一切的表达都自然连贯,毫不艰深与晦涩;每一篇随笔看似漫不经心,却自然和亲切。同时,书中还在很多地方为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晚霞已经攀上湖对岸的天空,一道道霞光衬托着远方已经变成黑白相纸底片的景色,美丽至极。”我想一个人只要真正喜欢并愿意亲近自然,就一定会从大自然中得到宝贵的灵感和美的体验,《心远不思归》中有很多细节都在吸引着读者亲近自然,在大自然中放下喧嚣和繁杂,回归内心。
——童真之美。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小孩。正是这样的一份情怀让我们每个人能够更多地体会到生命之中的美好与生活中的乐趣。作者在书里也流露出了这样的“小鱼儿情结”——“乐于躲在世界的某个小小的角落捡拾生活的碎片”“用船橹拉长和拓宽生命的体验”。有时,这份“小鱼儿情结”还带上了一些顽皮,“我索性把超市的购物车推回家,当啷当啷地一路打破周末条条小街的寂静,内心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满足和得意;遇到一条下坡路,干脆把脚搭在车上,让车的惯性带上我一起走。”这样的画面,活脱脱地呈现出作者顽皮和可爱的一面,十分动人。不只作者自己,连其家中那个可爱的小伙子,都似乎受到了这种童真的感染,脱口而出,就为清华园里的小屋命名“晴斋”,让人在简单明朗的希望之光中心情豁亮。有时不得不感慨,童真里饱含着智慧。还有《外婆家的后花园》《牛津街头的故事》……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故事,让人读来感到十分轻松和惬意,也彰显出我们生命的底色。
——学术之美。虽是一本人文随笔,但作者也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探讨了性别、母婴关系、关怀等关切人类命运的话题;解读了波伏瓦、弗洛伊德、伍尔夫、格罗兹等重要学者的思想;阐述了勇敢、批判精神、道德发展的公正路线以及实践能力;用一种不同的声音给予读者学理的分析和思考,相信这些一定会给需要完成相关学术论文的学者,很多宝贵而重要的灵感和启发。所有的阐释,全在作者的笔下如涓涓细流一般娓娓道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原来,学术也可以那么美。
——致远之美。从《心远不思归》的书名开始,作者就显示了心“致远”的力量和美感。“致远”,真实地体现在“她们更渴望越过这堵墙,并已经开始眺望和追逐那无边无际的蓝天,只要她们担负起并实践着自身的美德,便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挡她们的视野和脚步”;作者通过对特蕾莎精神的分析,告诉我们应该学习特蕾莎那种无边大爱的品质,学习她化孤独为关爱的力量,学习她“怀大爱之心做小事情”的精神。心“致远”,胸怀广;心“致远”,天地美。
“其实,女人的生活和画都好像这烛光,无论是明是暗,无论是苦是甜,都有味道,并且回味无穷。”有时,“我们也会感到孤独,但孤独也许并不可怕,它是人生中的盐,使每一种体验都有了真正的滋味。”这本人文随笔集,让我们看到,从性别视角来探索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想归宿——男女性别思维的平衡,进而去思考关于生命的终极意义,可以创造更为美丽与和谐的世界。
(作者为昆明理工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