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
性网记者 许真学
李伶俐
赵亚利的手,完全不似属于一个24岁的女孩。
一道道的伤疤,被她诉说得像一枚枚勋章——“这都是从小做农活留下的,割猪草、削烟叶、晒花生,我什么都干过。”
在重庆市江津区,来自石蟆镇中坝岛的赵亚利,因为一句“对父亲和奶奶永远不离不弃”,被大家纷纷点赞。
尚未记事时,赵亚利的父母就已离婚,5岁时,父亲又不幸瘫痪在床。多年来,她从奶奶的小帮手成长为家里的经济支柱。家里没有多余的劳动力,从小到大,赵亚利就要承担很多农活。
“小时候,最喜欢听到的话,就是奶奶说:‘做完这个就可以出去玩儿了’。”从十来岁起,赵亚利便开始承担起家里的重体力活,挑东西、背东西,用鸡公车(独轮车)推东西,除了上课她都在劳动。“有时候背不动又不想跑第二趟,在地里打了好几个滚才终于站起来。”赵亚利说。
即便如此,赵亚利却总是笑容满面。她说,虽然当时家里很困难,要做很多农活,但从来没觉得苦,有父亲和奶奶的爱,自己还是很幸福的。爷爷去世后,家里就只有赵亚利和奶奶两个劳动力。随着奶奶年纪越来越大,在家务农已经无法支撑家里的开支,赵亚利选择了外出打工。她在火锅店做过服务员,也帮人卖衣服,能说会道、满脸笑容的她总能赢得客人的赞美。
赵亚利说,自己始终希望父亲能够好起来,“即使不能走,如果能减轻他的痛苦就很好了。”由于当时没有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赵亚利父亲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全身关节疼痛起来,就连起床都至少要半个小时。
赵亚利现在每月有两三千元的工资,因为父亲需要长期吃药,每月需花费600多元的医药费,再加上三人的生活费,几乎每月是“月光”。不过,她还是想把父亲接到江津或重庆城里找医生长期针灸和理疗,没有住的地方和大笔医疗费,成为摆在她面前一个残酷的现实。
今年,江津区妇联计划启动“寻找最美津九妹”活动,活动正筹备期间,区妇联干部听说了赵亚利的故事,区妇联主席赵凌云带着慰问金和重庆乐络通健康管理公司两位理疗师专程前去看望了赵亚利一家。在得知赵亚利父亲的情况后,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愿意为赵亚利父亲提供免费理疗,并且可以为赵亚利提供工作岗位,让她在工作的同时能学习一些理疗手法,便于在日常生活中为父亲做基本的按摩理疗。
因为家庭原因,赵亚利曾与一些男孩擦肩而过,她说:“我不想因为家庭,就降低对另一半的要求,将来的另一半除了要有上进心外,还要能一起照顾父亲和奶奶。”
如今,赵亚利开始被更多人关注,身边的朋友、亲戚和来到店里的客人,对这位小姑娘身上的韧劲儿都竖起大拇指。面对点赞,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是他们养育了我,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