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4月7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闻天下 唯有事实才能平息汹涌的舆情 雄安“春天的故事”已走进百姓心中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唯有事实才能平息汹涌的舆情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评论员 莫兰

数日来,四川泸县14岁少年校园死亡事件引发的舆论潮在持续发酵。导致这起原本可以正常进入司法渠道的个案,逐渐演变为群体聚集、警力封路、谣言四起、舆情汹涌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当地有关部门此前没有及时拿出澄清谣言的事实。两位地方领导曾表态称:“这是网上谣言,根据法律,有理由不予回应。”在案情公开程度不够、调查过程欠透明、勘验结论简单粗略、记者采访遭阻挠的语境之下,民众的愤怒淹没了整个舆论场。

关于泸县校园死亡事件,一连串悬而未解的疑问实在太多,敲叩着人们脆弱的神经:孩子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究竟存不存在霸凌现象?此事仍未立案,理由从最初“有证据排除他人加害死亡”,变为“无证据证明死者系他杀”,这两个结论的转换究竟如何得出,是基于怎样的证据得出的?当地出动警力阻挠记者采访,究竟为何?四川泸县宣传部公号“泸县发布”于4月3日曾发布公告称,已查实了“个别网民编造发布‘五名学生打死同学,其中一人已自杀’‘孩子已经离开,全身被打得瘀青死血,手脚被打断’等不实信息”煽动群众聚集滋事的违法事实,既然这些被定性为谣言,那么真相是什么?

舆论场就是真相与谣言赛跑的竞技场。马克·吐温曾说过:“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就已经跑遍了半个地球。”在100多年后的今天,技术的进步让谣言跑得更快、传得更远、更难粉碎,也让官方处置突发事件、主导舆论的时限从“黄金24小时”缩短为“黄金4小时”,但导致谣诼难止的因素,是真相迟迟未能“穿上鞋”出场。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不少社会公共事件中,真正把舆论搅浑、将事态搞大的,不是谣言,而是千呼万唤就是出不来的真相,是被倒逼着一点点挤牙膏似的案件进展,是管制大于引导、被动多于主动、对立多于对话、回避多于回应的官方态度。

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规定,政府应“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清楚地指出“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如果公众的怒点、痛点、关注点得不到关切,自然容易激起舆论反弹。

事件的最新进展是,继4月5日20点泸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通报称省、市、县公安刑侦部门正全力开展调查工作之后,4月6日下午,泸州市有关部门召开了新闻通气会,向媒体通报有关情况。副市长兼公安局局长何绍朋透露,尸检工作正在进行,死者家属也请了第三方专家和律师在现场见证。何绍朋还介绍了事发后公安机关采取的相关措施,回应称网传抓捕死者家人不实。如此正面回应值得肯定。

让事实说话,天不会塌下来;让细节说话,才能赢得公众信任。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我们可能离真相越来越近,也可能离真相越来越远。一旦发生社会公共事件,如果官方的回应依然“很官方”,依然一味地捂盖子、打掩护、扮高冷,损害的不仅是真相的“硬度”,还有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信用指数”。面对一起突发的死亡事件,及时准确的信息公开、权威可信的尸检结果、对公众质疑的诚意回应,不仅不会扩大事态,反而有助于厘清事实,正本清源。而事实的“上线”将会有力地挤压谣言的生存空间,事实如果“全程在线”,谣言就不得不“下线”。与其疲于奔命地四处扑灭谣言的火头,对舆论严防死守,不如主动配合媒体调查,及时回应公众关切,依法披露真实情况。我们期待该事件有更多的事实公布,唯有事实,才能让汹涌的舆情平息。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