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初二(14)班
朱纪伦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于清明节有感而发的诗句。这首古诗道出了古人对亲人的眷眷思念……
“哎,也不知今年清明是去还是不去了?”奶奶坐在床前,细细翻看着手中的日历,计算着扫墓的日子,眼中总带有一丝忧伤。
每到清明,无论天气如何,奶奶必定会起个大早,细细地梳洗一番,一身庄重黑衣出门去,直至黄昏时分才回来,每次眼角总会留下泪痕。后来才知道,奶奶每年清明都会回乡祭奠自己的父母,已经十余年了,而我总是缠着奶奶跟我说说扫墓的情景。
听奶奶说,祖坟是在白洋淀附近的一个偏僻小村庄里,路上总要花去三四个小时。奶奶腰椎不大好,村里又大都是土路,坑坑洼洼,颠簸是难免的,所以每次回乡的路对奶奶都是一次考验,可奶奶从来不说啥。墓地不大,在一大片光秃秃的田埂上,孤零零只有三个坟头立在那里,一棵老松树为其遮风挡雨。奶奶会先认真清理一下坟边的枯枝败草,细细清理墓碑字迹,再一一拿出各种贡品,一边摆,一边喃喃细语:“这枣花酥是您最爱吃的,要摆在最前头,这是水果,还有……”奶奶絮絮叨叨就像是在跟亲人聊天一样。
说着说着,奶奶就又开始回忆太姥爷生前的时光:“那年我和你太姥爷去景山踏春,那时候太姥爷的身体特别棒……”说着,奶奶的声音开始变得有些颤抖,眼泪慢慢顺着眼角流下。是呀,曾是奶奶最亲的人,如今却是两世人。奶奶始终觉得愧疚,觉得在太姥爷生前没有全心全力地去照顾他,心中的愧疚一生都不能抹去。
从奶奶房间里出来,我感触最大的是奶奶的愧疚。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蓦然发现我就像那时候的奶奶,自己总是无忧无虑的,忽视身边最亲的人,“子欲孝而亲不待”,不要等到失去,才想起报答。
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泪。不要在日后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面对死气沉沉的墓碑,剩下的只有空余幽幽的哀叹和无边的自责。
(指导老师: 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