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妙霞(左一)指导农村妇女种植草莓。
吕妙霞(前排)带着她的员工们演情景剧,宣传草莓基地。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苏建军
返乡创业8年来,她带领乡亲们发展大棚水果种植,带动了周边几千户人家创业致富,乡亲们人均年收入增加两三万元——今年49岁的河南省孟津县京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吕妙霞,虽然脸庞多了些岁月的风霜,但能给贫困中的乡亲们送去致富的希望,她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幸福和快乐。
返乡创业 打开市场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兴起进城打工潮,21岁的吕妙霞和丈夫也加入了外出打工的大军,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拼。在车水马龙的北京,小两口开始了辛苦的打工路。一辆平板车,60多里路,每天天不亮,吕妙霞和丈夫就蹬着车到水果市场批发新鲜水果。她待人实诚、热情,赢得顾客信赖,生意越做越红火。
在外漂泊打拼20年,她从21岁到41岁,从平板车到汽车,从摆水果摊到开店,再到开连锁店,终于在北京站稳脚跟。
2009年春节,吕妙霞回河南孟津县老家过年。行走在村头巷尾,吕妙霞看到的情景让她惊讶:“村里妇女都闲着打牌、玩麻将,守着一亩三分地过生活。”吕妙霞心想,一个人富了,能算富吗?“回乡创业”的念头在她的心底萌生。
“从黄土地里刨金,谈何容易?”“种地能掐几个钱,你现在有房、有车、有好的生意,何苦要去冒这个险?”面对身边亲友的质疑和关心,吕妙霞没有打退堂鼓,决心为家乡做点事,为乡亲们做点事。
创业初期,最难的是项目的选择。经过市场考察,吕妙霞发现优质反季节水果种植在当地还是一个空缺,市场很大。春节刚过,吕妙霞就把北京的生意交给丈夫打理,跑到山东、安徽等地考察大棚种植。当看到那里满地的大棚,同样是一亩地,村民们不出村种大棚,一年能挣个十万八万,比家乡种粮高出好几倍,吕妙霞暗下决心:“山东那边能种大棚水果,咱这儿为啥不能?”
种植大棚水果,对之前只是卖过水果的吕妙霞来说,心里还是没底,“一是不懂技术,二是没经验,三是愁销路”,吕妙霞顶着创业初期的压力,迎难而上。她从山东高薪聘请了两名技术专家到孟津县考察土质,发现当地的土质、水质都很适合种植大棚水果,这坚定了她的决心和信心。
“辛辛苦苦攒点钱不容易,赔了咋办?”对于种大棚水果,祖祖辈辈种小麦、玉米的乡亲们有顾虑,吕妙霞决定先种大棚试试。2009年3月,她在孟津县送庄镇朱寨村流转150亩土地,建起十里香草莓基地。在当地妇联的帮助下,吕妙霞贷款200多万元,花3个月时间,平整土地,安水管,修棚膜,埋滴灌,从山东购进草莓种苗,一口气建起67座草莓大棚,并将流转土地的村民安置在草莓园打工。
育苗初期,每天早上五六点,吕妙霞就来到大棚里忙活,观察草莓幼苗长势,松土、施肥、浇水,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才回家,一天下来累得浑身酸疼。
2009年11月,一场罕见特大暴雪,一夜之间压塌了所有大棚。第二天一大早,她赶到地里,看到大棚全塌在地上,伤心的她强忍着泪水说:“棚塌了没事儿,只要人没事儿就好,人在,棚在!”大伙儿听到这一席话,重拾信心,不顾寒冷到棚区帮着刮雪、重建。寒风中,工人们清理大棚累得满头大汗,60多岁的老大娘累得直不起腰……看到这些,吕妙霞深受感动,决心干出个名堂来,带领大伙儿摘掉穷帽子。
凭着多年做水果生意的经验,吕妙霞创新大棚草莓种植,蜜蜂授粉、牛奶灌溉,种出的牛奶草莓口感香甜。2010年春节前,草莓上市了,前来购买的商户络绎不绝,供不应求。吕妙霞靠创新和品质打开了当地和北京市场。
扶弱助困 带富乡邻
发展大棚水果不容易,可是高收益乡亲们都看在眼里,想种几亩试试。大伙儿建大棚不懂技术,吕妙霞毫不保留地传授建大棚、种草莓的经验;有村民缺资金,吕妙霞把园区大棚租给他们,等大棚有了效益再给钱。为帮农户解决技术、销路难题,吕妙霞注册了“京孟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入社农户统一提供种苗、技术,统一包装、销售。给社员产品底价,包底收购销售,不让农户吃亏。
经过几年发展,吕妙霞的种植基地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吕妙霞又成立洛阳龙浩农业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管理模式,种植水果从草莓扩大到吊香瓜、樱桃、西瓜等多个品种,并着手筹建蔬菜瓜果展示区、农家乐餐厅、休闲娱乐区、小动物园、开心农场等,建设集旅游、观光、采摘为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区。
在吕妙霞的草莓基地,员工90%以上都是农村妇女。白鹤镇范村的农妇蔡巧云,丈夫和两个儿子长年在外打工,每年挣的钱也只够贴补家用。2009年,蔡巧云应聘到吕妙霞的草莓基地打工,一年后,在吕妙霞的指导下,蔡巧云掌握了种植技术,打算也建个小种植园。手里没钱,吕妙霞就帮她建了4个棚。
一年后,蔡巧云种的几亩草莓收益比丈夫在外打工挣的还多,她就把丈夫、儿子都叫回家乡种草莓。几年下来,这一家子建起了20多个大棚,年收益在30万元左右,家里买了两辆小汽车,盖了两栋三层小洋楼,一家人在一起快快乐乐。
为帮助更多农村妇女掌握增收技能,吕妙霞在2013年创办了孟津县霞光农业技能培训学校,开设了草莓种植、蔬菜种植、水果种植、厨师以及手工艺品制作等适合妇女创业、就业的培训项目,免收培训实习费,还为学员免费提供食宿,培训农村妇女、残疾人等学员1000多人。2016年,吕妙霞的草莓基地被命名为河南省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示范基地。
2016年4月,中央领导来河南调研时到京孟种植专业合作社视察,称赞吕妙霞的创业经历是返乡创业的典型案例。“听了领导的鼓励,感觉责任更重了,心里的动力和信心更足了。”吕妙霞激动地说,要把合作社打造成为一个孵化器,“孵化”和带动更多返乡农民工、优秀大学生、农村妇女等创业就业,发展致富。
目前,吕妙霞的草莓基地已累计投资5000万元,种植草莓面积达1万余亩,解决了当地1000多名留守妇女就业。她先后无偿提供50多万元资金,扶持176户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梦想农庄 共奔小康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河南省促进全民创业带头人、河南省人大代表、洛阳市巾帼创业带头人、孟津县女子商会会长……这一系列的荣誉,沉甸甸地记载着吕妙霞这些年来的创业历程。
对于返乡创业成功的关键,吕妙霞对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说,自己创业要有一个抗压的心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关键是要有耐心、恒心、决心和信心。的确,返乡创业这8年,她凭着坚强坚韧、能吃苦、肯钻研、爱学习的精神,跨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她说,这些年,当地政府也给予了很大支持。她扳着指头对记者说,第一,县里给草莓基地修了一条观光大道,以便于顾客开车来草莓园采摘和游览,极大地增加了游客量,使销量翻了好几倍;第二,县里有关新闻单位免费给草莓基地做宣传,给她们拍情景剧,大大提高了草莓园的知名度,有利于草莓的销售和推广;第三,县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帮扶她和乡亲们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富,越走越好。
对于未来的规划,吕妙霞告诉记者,要将现在的农业园再升级,打造成现代化的农业庄园,要农旅融合,完善吃、住、行、游、乐、购六大旅游要素,带领更多乡亲们致富奔小康,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人的一生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看到乡亲们一天天富起来,富起来的乡亲们一年年多起来,这位在农村长大,又在北京打工漂泊过的“草莓西施”,打心眼里高兴,“我的路,走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