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金秀为ITA国际隧道技术培训授课
严金秀在国外隧道现场作调查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许真学
7800米的海底隧道将青岛胶州湾与黄岛相连,从此,两地通行列车不用再沿着胶州湾的海岸线绕上一大圈;单洞长18.02公里的世界第二长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将西安至柞水的通行时间由3小时缩短为40分钟,制约陕南经济发展的秦岭天堑变通途;因地质结构复杂,被专家列为世界级施工难题的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在历经88次突泥、突水考验后全面贯通,开创了我国铁路隧道工程风险评估的先河……
这些隧道贯穿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人的坚持,她就是中国中铁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副总经理,国际隧道和地下空间协会(ITA)副主席严金秀——一个从事隧道技术研究30余年,拥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隧道专家。
一次开眼界,决定了这一生的事业
1984年,大学毕业后的严金秀进入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南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还是行业新手的她有幸参与了大瑶山隧道工程建设,该隧道工程是中国隧道工程从人海战术到现代化技术运用的起步。也是这一次机会,让严金秀大开眼界,原来修隧道还有那么多的先进技术。
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她向时任中国中铁西南院院长王建宇提出,希望能够从事隧道科技信息方面的工作,借助改革开放的契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严金秀长远的眼光和钻研的劲头得到了王建宇的认可:“这个女娃娃反应灵敏,语言功底不错,会思考问题,适合做科研。”于是在1986年,严金秀被调到铁道部隧道情报中心工作,开始了隧道技术研究。
“那时候每天就是看资料,组织动态报告会向隧道界发布先进技术,基本上忙得不分日夜。”严金秀说,中国隧道科技起步晚,她一心想用最短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再发布给需要这些技术去制定更科学、更有效施工方案的前方。
对先进技术的渴望和紧张的工作进度,让严金秀在隧道专业研究方面迅速成长。
要研究国外隧道先进技术,英语十分重要。同行业的人都说严金秀英语好,在隧道技术研究方面有优势,但王建宇说,刚入行时,严金秀的英语谈不上优秀,只能算还可以。
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料,要提高工作效率,严金秀必须提高英语能力。除了看资料、组织动态报告会,她就是拼命学英语。王建宇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一次在西安开完会后,严金秀说要请他喝咖啡。那时候喝咖啡还是小众消费,王建宇高高兴兴地去了。结果一坐下来,严金秀就开始噼里啪啦飙英语,王建宇这才明白过来,名义是喝咖啡,实际是拉着他练英语。“那时候我才发现我已经完全不行了,招架不住了,她的外语已经那么好了。”
严金秀丈夫刘丹说,一研究起问题来,妻子就像是着了迷一样,有时自己还会被从书房赶出来。不过,一家人都很理解也很支持她,因为这是她热爱的事业。
对隧道技术研究的专注与执着让严金秀逐渐脱颖而出。1994年,年仅30岁的严金秀当选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副秘书长;1999年,严金秀成为国际隧道协会的一员,正式代表中国在国际上参加学术交流会议。
把每一个隧道难题当作一次技术攻关
作为中国中铁科学研究院的优秀隧道专家,许多长大隧道和地质复杂隧道的技术攻关难题都交到了严金秀的手中。
青岛胶州湾与黄岛隔海相望仅4000米左右,但往来两地,除了坐船就只能沿着胶州湾的海岸线绕上一大圈。两地若是要方便通行,最好的办法是建一条连接两地的海底隧道。而这条海底隧道又必经火山岩及次火山群地带,要穿越18条断层破碎带,密密实实被海水包裹的长度达4公里。漏水、渗水、进水后如何排水?难题交到了严金秀的手里。
于是,一项名为“青岛胶州湾隧道防排水系统、防排水结构及其施工质量控制研究”的项目在严金秀的主持下启动并完成,项目针对胶州湾海底隧道的特点,提出了防排水原则和系统的防排水方案,对提高胶州湾海底隧道防排水系统的性能和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胶州湾海底隧道正式开工建设,并于2011年正式通车,6年来,胶州湾隧道表现很稳定。
隧道工程的难题多数来自于地质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尽管困难很多,但严金秀把每一个交到自己手上的隧道难题都当作一次技术攻关的机会。
宜万铁路上的野三关隧道,右隧道长3665米,左隧道长3700米,因其内部地质结构复杂,石灰岩、白云岩等地质岩层交融其中,被专家列为世界级施工难题。为加强隧道的风险管控,严金秀主持进行了“野三关隧道风险评估和控制的研究”,为隧道建设和风险管控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开创了我国铁路隧道工程风险评估的先河。
一项项隧道难题的攻克让严金秀获得了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第五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人才奖、铁道部火车头奖章,2012年中国经济女性年度创业人物称号等荣誉。同时,也让严金秀在国际隧道界崭露头角。2013年5月,在第39届国际隧协会员国大会上,严金秀高票当选为执委,并兼任国际隧协深埋长大隧道工作组总监。在2016年4月27日举行的国际隧道和地下空间协会(ITA)第42届会员国大会上,严金秀当选为协会副主席,成为ITA史上第一位亚洲女性副主席。
坚持技术经营,让中国技术走向海外
1990年第一次参加ITA年会时,作为翻译员的严金秀结识了国际知名隧道专家。从那时起,严金秀就有一个梦想——让中国的隧道技术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严金秀离她的梦想越来越近。
如今的严金秀主要负责公司海外经营工作,凭借在隧道技术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丰富的国际交流经验,严金秀在海外经营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加之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已在国内外有着6000余公里的隧道修建业绩作为支撑,2014年以来,她带领团队以“技术经营”的方式拿下了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地的多个项目。
中国中铁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敦美说,严金秀对她的团队成员要求有“三个必须”:必须懂技术,必须成为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专家,必须勠力同心地去攻克任何难关。要求别人做到的,她也会首先做到。严金秀说:“要想在海外拿项目其实并不容易,高标准严要求才能不断掌握技术核心优势,成就一个有战斗力、有凝聚力的团队。”
严金秀工作严谨、细致,在海外经营工作中,更是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因为国际竞争远比国内竞争激烈。
有一次,她带领团队与马来西亚当地一家企业联合中标了一个项目。本以为接下来就是谈具体方案,但竞争对手却通过修改报价,以低于中标报价30%的价格说动了业主。而业主单位又在周五下班后才发邮件通知,要求严金秀下周一上午9点参加业主召集的协调会。
“如果稍微松懈了,这封邮件没有看到,我们或许就会丢失这个项目。”严谨的工作习惯让严金秀不仅看到了邮件,还在周末两天的时间里,带领团队分析研究出了对策,准备好了陈述材料,并于周一上午准时到达会议现场。
“业主单位和竞争对手都感到十分惊讶,因为他们没有料到我们一定会看到邮件,并在短时间内做了如此充分的应对准备。”严金秀说,靠着充分的准备和技术优势,团队最终拿下了项目。
目前,我国公路、铁路隧道总长2万多公里,虽然是隧道大国,但还不是隧道强国,还需要多方面的提升。“要实现隧道大国向隧道强国转变,我们还要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提高中国隧道技术。同时我也会利用自己在国际隧道界的交流机会和影响力,把中国的隧道实力、科技成果介绍出去。”
严金秀表示,自己其实是个很害羞的人,并不太会交际。但是一遇到与隧道相关话题,特别是向国际同行介绍中国隧道技术、中国经验,她就有表达的欲望、有十足的底气。
(图片由中国中铁科研院提供)